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作为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依据现有条件,各市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吗?满足到什么程度?各市区之间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如何?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一定要比欠发达地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浙江各市区体育公共服务有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无形资源配置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客观、真正的了解并认识了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现状,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偏低。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在不断增加,而对于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每千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群众拥有5.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还相差很。只有杭州、宁波、嘉兴达到这一要求。2.场地设施配置不合理、数量偏少。在场地、设施配置上,出现“建造场地无人用、稀有场地挤成蜂”的现状,特别是对于房价相对较高的温州来说,为了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将有些场地建在了远离人群活动的场所,不仅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更造成一种浪费。3.资金来源较单一。相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没能充分利用好“市场”这一先决条件,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4.民族特色体育项目推广缓慢。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靠单调的体育活动难以激起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研究提出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对策:1.从质量和数量上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让更多的居民能够科学健身。2.合理安排“公共用地”与“独立用地”场地设施的配置,避免浪费。3建立多元供给主体,采用政府采购模式等拓宽融资渠道。4.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基础好、地域特色浓的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群众特色体育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其中。结合上述对策,提出今后发展建议: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一个物质保障机制,完善浙江各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制度,适当增加体育公共服务站的数量,举办更多的群众趣味性竞赛活动,联合当地政府、市场和社会,发展各市体育公共服务,优化现有体育资源,最终促进浙江体育公共服务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