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Mongolian Youngsters'Mongolian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 IN Primary and Mid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社会语言学主要的研究方向: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作为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内选定了研究对象。此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个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在研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后确定了本篇论文将要研究的对象:对呼和浩特市中小学蒙古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在呼和浩特市中小学蒙古族青少年的蒙古语使用情况及对蒙古语的语言态度;并浅析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篇论文为定量实证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蒙古族青少年的个人信息、语言环境和语言能力为主要调查角度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了他们蒙古语的使用情况和蒙古语的态度方面的信息;其次,应用社会统计学的知识,对问卷所得结果作科学地统计分析;第三步,论文对调查统计所得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方面对呼市三所民族中小学(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兴安路民族小学,内师大附属中学蒙授班)的蒙古族青少年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语言使用、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研究所得结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本论文得出结论:大部分在呼和浩特市上述三所中小学就读的蒙古族青少年对其母语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并希望维持蒙古语的重要性及活力。此外,他们对蒙汉双语也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接受社会交际中蒙语汉语并用。最后本论文又指出这些蒙古族青少年的语言态度与其个人基本信息、所处的语言环境及语言能力有着密切联系。笔者希望这项调查可以对社会语言学领域内的蒙古语研究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其他文献
名词动化现象无处不在,报纸上、文学作品中,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关注于此语言现象。该文旨在将英汉中的名词动化现象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其特征和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促进人类社会交流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翻译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不断凸显,翻译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
隐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亚里士多德将隐喻视为一种用于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修辞表达。1980年Lakoff和Johnson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三个角度(概念隐喻,图形和背景和认知指示语)对著名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独具特色的诗歌进行了认知文体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阐
《我的璀璨生涯》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传世经典文学著作。这部作品虽然发表于一个世纪以前,但其文学价值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不亚于任
《爱丽丝漫游奇境》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幽默和盎然的诗情,突破了传统儿童读物道德说教的刻板模式,这本书中并没有道德教条,也没有严肃的“教育”使命感,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