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导向下的城市新建中心区规划改进——以济南西客站中心区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低碳生态”已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作为规划师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一理念在城市规划上有何作为。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应着重在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和建筑群体的规划布局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特别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济南西客站片区已成为外来投资和建设的热点地区,若在建设之初就对相关问题有所重视,将会大大利于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   本文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生态的视角为导向重新审视城市新建中心区规划,将低碳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新建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中,从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和建筑群体规划布局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生态的城市新建中心区评价标准。选取济南西客站片区中心区为实例,分析其规划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西客站片区及其他城市新建中心区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和建筑群体规划布局四个方面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新建中心区建设评价标准。   其次,分析了济南西客站中心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使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街区层面体现在用地布局未能很好的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商业设施分布不符合居民步行出行距离、中小学布局不满足服务半径,街坊层面体现在街坊尺度过大、街坊混合功能配置不全。道路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公共交通主导地位不突出、慢行系统不完善、机动车停车设施控制不够。绿地系统方面的主要问题有:绿地总量与规模不足、绿地系统布局难以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建筑群体规划布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建筑朝向未充分考虑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建筑群体组合关系未充分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   再次,分析了济南西客站中心区规划建设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政府部门对低碳生态价值观的认同度不够,其次是规划控制方法有待完善,最后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土地使用方面,在街区层面应沿主要公交走廊进行土地混合使用开发、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街坊层面构建小尺度街坊、合理配置街坊内的混合功能;道路交通方面,应通过加强公交轴向供给和增加公交线网密度来强化公交的主导地位,通过加强步行交通系统的连续性、完善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塑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来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合理控制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建设类型、布局和泊位数;绿地系统方面应增加绿地总量和保证绿地规模,加强绿地系统的联通性、加大公园绿地的覆盖率来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建筑群体规划布局方面,应改善建筑朝向和优化建筑群体组合关系。
其他文献
自200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苏州老龄化、空巢化程度加剧,并且出现老新村的老龄化程度比整个苏州城老龄化更胜一筹的
近些年来中国各城市广泛开展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园林植物是城市构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植物进行夜景照明是城市为塑造夜间景观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园林植物夜景使用人工
本文属于导师李和平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地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51178479)的子课题——西南山地传统盐业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研究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国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旅游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大量的游客涌入风景区,风景区内的村落——“景中
商业综合体这种建筑类型的出现,得益于现代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都把商业地产开发看作是自己未来商业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代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镇旅游不断升温,伴随着古镇旅游的热潮,我国的历史文化消费市场得以形成并迅速发展,从而催生了以古镇保护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生产与旅游开发活动。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在这个进程中还普遍存在着大拆大建的现象,这其中不乏很多还未到使用寿命的旧建筑被大量拆除,造成了资
城市公园绿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保障,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以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面积比率指标作为
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心区,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多维复合往往让城市问题更为复杂。随着大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发展需求日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