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汉译佛经的助动词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三国时期汉译佛经的助动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详细描写和分析了“可”、“可以”、“得”、“能”、“足”等20个助动词的语义和用法,进而探讨了助动词在三国时期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汉语史上的演变轨迹。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绪论。首先介绍了三国汉译佛经及其语言研究价值,其次确认了三国汉译佛经助动词的范围和判定标准,最后综述了中古助动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从共时的角度对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将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20个助动词分为可能类、意愿类和必要类三大类,重点分析了每个助动词的情态意义(助动词按情态可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三大类),详细描写了每个助动词的语法分布情况,并考察了助动词的同义连用现象,基本上整理出了三国译经助动词系统的发展概貌。   三、将三国译经的助动词与上古、中古几部典籍的助动词进行历时比较,发现了助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一些变化,并总结出了三国时期汉译佛经助动词的发展特点。   四、结论。我们发现三国时期汉译佛经助动词大致代表了中古时期助动词发展的真实面貌,许多后世流行的助动词语法现象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萌芽并发展的。
其他文献
《诗经》是中国泱泱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后世的各种文学样式几乎都可以在《诗经》中寻到源头。意象是人类文学里的重要概念,既是诗歌情感的物质载体,也是诗歌的灵魂,诸多意象
《现代》是发行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重要杂志,这本在当时有着浓厚地域特色和商业色彩的杂志,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全国文化、经济中心的海派色彩;兼容并蓄的现代编辑理念,使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