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B1与SHH/GLI1信号通路分子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达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以皮肤粘膜黑斑、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PJS息肉散布于胃肠道的各个部位,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错构瘤。以往认为这种错构瘤性息肉各种细胞形态发育正常,分化良好,无核异型性,发生癌变的几率很小,但近来国内外研究认为PJS患者发生消化道肿瘤或伴胃肠道外器官(胰腺、卵巢、睾丸、乳腺、子宫、肺等)肿瘤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倍,至65岁其累积危险度高达93%。PJS的主要致病基因是LKB1,研究报道有大约30~67%的PJS存在LKB1基因的胚系突变,小部分存在体细胞突变,且有明确家族史的PJS患者中只有10%-20%可能由于de novo LKB1胚系突变引起。这种遗传异质性意味着仍有相当一部分的PJS无法单独用LKB1突变来解释。Nicholas在迄今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419位PJS患者)发现,LKB1的突变与PJS癌变发生率并不相关,Hamid对于46个PJS家系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高度提示还有其它基因或信号通路参与了PJS演变的过程。新的观点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行为缺陷,此时,正常的不对称分裂模式被破坏,干细胞将会生成两个具有干细胞特点的子细胞并蓄积形成新生物,比如息肉。一些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的通路如Notch、 Hedgehog、Wnt通路都涉及到了致癌作用。众多关于Hedgehog (HH)信号通路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显示目前至少25%的肿瘤生成与H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胃肠道的发育始于内胚层,HH通路作为最重要的内胚层分子信号,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证实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三种HH同源物质中,以Sonic hedgehog (SHH)关注。研究者们认为由SHH蛋白表达异常或信号通路活性异常所诱发的干/祖细胞增殖失调节这一机制可能参与了所有的胃肠道肿瘤。特别是在一些消化道的癌前病变(如Barrett食管、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胰腺上皮内瘤变),以及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中也发现了SHH/GLI1信号通路的上调。而且,SHH的活化与结肠肿瘤的pTNM/UICC分期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这提示SHH调节异常是漫长结肠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已经存在于息肉之中。近来研究发现LKB1是可以调节HH信号通路的重要组件,并证实了LKB1通过控制初级纤毛的长度来影响HH信号的反应性,而LKB1减弱将使HH信号受抑。这无疑为进一步探索LKB1的功能以及PJS错构瘤的形成和恶变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在PJS错构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LKB1与SHH/GLI1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目的本课题首先研究PJS组织中HH信号通路的重要配体SHH和下游关键因了GLl1的表达,探讨PJS组织中SHH/GLI1信号通路的状态。进而结合LKB1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旨在从一个新的方向来研究PJS的发病及恶变机制。另外通过对正常肠粘膜组织、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组织中3种分子的表达分析,探讨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演变趋势。材料与方法1、LKB1、SHH、GLI1mRNA检测:选取14例PJS错构瘤、14例结直肠腺瘤、14例结直肠腺癌、14例癌旁正常肠粘膜组织,提取新鲜组织总RNA,针对其基因CDS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KB1、SHH、GLI1mRNA表达水平。2、LKB1、SHH、GLI1蛋白检测:选取20例PJS错构瘤、25例结直肠腺瘤、25例结直肠腺癌、20例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的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同一组织来源标本的连续切片中检测LKB1、SHH、GLI1蛋白的表达部位及程度。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多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如果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是多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方法(Kruskal-Wallis H)。LKB1、SHH、GLl1三者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以双侧α=0.05作为检验水准,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相关关系。r偏相关系数表示三者中两两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LKB1在PJS息肉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2.65±1.54,与腺瘤组(4.57±3.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低于腺癌组(8.42±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HH、GLI1在PJS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4±1.59、3.27±2.11,明显高于正常组(1.18±0.79、0.98±0.51),低于结肠腺瘤组(4.74±2.32、4.63±3.11)和结肠腺癌组(8.89±4.26、9.06±4.73),与腺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KB1、SHH、GLI1三种蛋白在四组组织的表达主要局限于上皮细胞层,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膜和胞浆,GLl1蛋白在腺癌组的胞核染色增加。正常组中SHH和GLl1蛋白主要表现为不表达(17/20,18/20)或微弱表达(3/20,2/20),未检出核染色。LKB1蛋白在PJS组的表达有两种不同模式,一种表现为腺体上皮细胞的胞膜胞浆染色,另一种表现为蛋白表达缺失,相应的SHH和GLl1蛋白呈现胞浆微弱表达甚至无表达。腺瘤组和腺癌组的蛋白表达与细胞的异型性有关,细胞形态正常区域LKB1、SHH、GLI1三者的表达相对弱于异型细胞分布区域。3、LKB1蛋白在正常粘膜组的平均秩为18.68,在PJS组的平均秩为2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SHH蛋白在正常粘膜组的平均秩为16.88,在PJS组的平均秩为24.13,PJS组的SHH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GLl1蛋白在正常粘膜组的平均秩为17.05,在PJS组的平均秩为23.95,PJS组的GLI1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多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正常肠粘膜组织、PJS错构瘤息肉、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四组间LKB1、SHH、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三者在正常肠黏膜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最低,其后依次是PJS组、结肠腺瘤组、结肠腺癌组。组间两两比较PJS组和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在mRNA水平,LKB1、SHH相关系数r=0.457(P<0.01);SHH、GLI1相关系数r=0.314(P<0.05);LKB1、GLI1相关系数r=0.225(P>0.05),SHH与LKB1、GLI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在蛋白水平,LKB1、SHH相关系数r=0.224(P<0.05):SHH、GLI1相关系数r=0.640(P<0.01);LKB1、GLI1相关系数r=0.363(P<0.01),三者两两之间呈正相关。结论1、大多数的PJS息肉都存在有LKB1的野生型等位基因。LKB1蛋白在PJS息肉中的染色具有多样性,反映了PJS的遗传异质性。2、PJS错构瘤组织中SHH和GLll的表达较正常肠粘膜组织增加,提示配体依赖性SHH信号通路激活在PJ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3、癌旁正常粘膜、PJS息肉、腺瘤及腺癌组织中LKB1、SHH、GLI1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逐渐增强,三者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HH-GLI1信号通路的异常是结肠上皮恶性转化的重要步骤和早期分子事件,且SHH信号通路可能受到LKB1的调节。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多重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同环境曝露下,遗传背景差异将导致个体乳腺癌易感性的差别。遗传背景差异主
目的:研究HER2蛋白、B7-H4蛋白在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殖期或分泌期)、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单纯增生或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提出了一种面向大型工件加工(如机翼铆接)8-UPS步行并联机器人的整体构型.针对并联机器人单工位铆接机翼壁板工况,基于Matlab逆运动学优化模型和SolidWorks仿真测量功能分别求解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
目的:就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正>本刊讯为有效提升开发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着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从四方面展开此次监督检查:一是排查许可证分包分租问题,详
介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对日常课堂中黑板、多媒体投影和交互白板系统的教学应用作了简单比较,并依据电子白板在技术上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认识度和
硬膜外麻醉是基层医院最主要的麻醉方法,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迟发性全脊髓麻醉较少见,易误诊,耽误抢救时机.2005年9月我院出现1例迟发性全脊髓麻醉患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