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滑坡地质灾害从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占地质灾害总量的百分比来说,是我国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地质灾害。它具有频发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单一监测手段很难准确地反映滑坡形变的全过程,结合“天—空—地”多时项多尺度的位移监测,水文现象与地质监测、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监测等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综合数据分析与融合,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滑坡变形演化机制研究,宏观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不能够有效地反映滑坡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地质灾害从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占地质灾害总量的百分比来说,是我国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地质灾害。它具有频发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单一监测手段很难准确地反映滑坡形变的全过程,结合“天—空—地”多时项多尺度的位移监测,水文现象与地质监测、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监测等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综合数据分析与融合,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滑坡变形演化机制研究,宏观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不能够有效地反映滑坡体内部形变过程和深部位移,相关监测数据又受到钻孔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空间上完整描述和解释三维地质体整体形变演化机理。滑坡体的薄弱面(体)与周围岩土的物理构成,结构孔隙和含水率不同,导致滑坡体具有密度、电性、弹性等多种物理差异。本文通过视电阻率成像技术和大面积的四维电极扫描,快速实现地下介质电性信息的多维成像。现有的滑坡体监测方法和技术各有优缺点,但采集数据的处理手段大多是基于已知区域各时刻单一采集项和特殊断面的反演成像,很大程度上丢失了数据间的关联信息,导致预测效果不佳,无法利用时序数据间的关联信息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滑坡监测数据融合多以GIS、In SAR等表面宏观位移数据为主,但表面位移与深部滑动面处位移的大小、速度和方向不能完全一致,基于表面位移时间序列而建立的预警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深部岩土体的变形演化规律。采用钻孔深部位移、土壤湿度、地下水位和应力等监测数据的联合时间曲线能够反映坡体内部的变形特征,识别边坡潜在滑动面的深度范围和变形趋势,但此类方法受钻孔、布点等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内部空间上整体、连续的数据采集,导致模态数据不完整。如何综合现有技术监测数据集,建立有效的滑坡地质体三维完整形变过程监测预测模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滑坡体深度位移监测的诸多的问题,采取高密度电阻率法滑坡地质的深部位移部位监测。滑坡滑移面处于直流电法勘探的有效测量范围内,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效果比较好。同时将采集到的非线性滑坡电阻率数据通过改进的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粒子滤波算法模型,得出其下一时刻的预测值,并通过误差分析其预测值的准确性,通过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成像,将滑坡地质的电学特性通过图像呈现出来,分析其地质结构。滑坡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演变,滑坡岩土体物质组成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外部非确定性动力环境影响滑坡系统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呈现着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性,即滑坡的位移变形情况与滑坡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针对滑坡监测数据的非线性的特点,选择非线性的粒子滤波算法对其数据进行滤波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其下一时刻的数据进行预测。
其他文献
南昌市新建县广泛分布由古风沙和现代流沙组成的沙化土地。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位于新建县南部的厚田沙地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实地测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科学理论,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风沙地貌特征、美学特征、旅游价值、旅游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丰富风沙地貌特征及其美学研究的内容,可为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学旅游开发
随着对温室效应认识的深入,各国正努力调整能源结构,核能作为最具潜力的能源发展迅速,现已探明的铀矿足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铀矿的开采将产生大量的废渣,目前这些废渣露天堆放在堆填场地内,受降雨、风蚀等自然条件影响,场地内铀钍的扩散迁移可能对周围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本研究选取江西某退役铀渣堆填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表征分析铀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消解实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静态酸浸实验和动态模拟
本研究以中韩笔译课程为依托,基于内容融合(CBI)的教学理念,将翻译课程设计为以原文文本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意图、文本的社会影响、文本的用途、文本特征分析、文本内容深层次探究同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完成"6个主题"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先后以大连外国语大学朝鲜语专业两个学年选修笔译课程的五个班级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数据资源在课前、课上、课后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数据驱动教学模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arin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简称MCSEM)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以及异常分辨度高等优势,在海底金属矿、非金属矿勘探、地质结构调查与油气资源开发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对起伏海底地形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二维Occ
核能可提供低成本电能并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核燃料的生产及后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含铀放射性废水。水溶液中U主要以U(Ⅵ)和U(IV)存在,U(Ⅵ)具有高水溶性、高迁移性;而U(IV)易形成难溶的氧化物,因此将U(Ⅵ)还原为U(IV)可有效降低铀的毒性及迁移性,从而减少铀对水体的污染。光催化法以其环境友好,条件温和,价廉高效等优点广泛用于还原U(Ⅵ)的研究。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有效还原
丹霞地貌研究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大量研究集中于地貌特征定性描述、微观定量实验、空间分布和地貌成因等方面,丹霞地貌研究正在从定性走向定量、宏观走向微观,但定量化研究仍然佷少。本文以江西省丹霞地貌为对象,采用3S技术、面积高程积分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技术,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特征、遥感影像特征、演化阶段、成景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江西省丹霞地貌主要集中于沿
高精度变形数据处理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对于分析变形体的运营状态将产生巨大影响。小波、经验模态分解等传统变形数据处理方法在处理时存在模态混叠、端点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处理结果的精度,不利于获取建筑物真实准确的运营状态信息。本文基于信号处理方法——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研究一种更为有效的变形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内容和实验成果如
“双减”政策是学生减负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我国儿童权益的保护。研究基于价值选择、政策工具特征以及有效性这三个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价值剖析,可发现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目标及内容取向均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籍由“双减”政策工具纵横二维表可知:政策工具选择趋于多样化,但分布不均匀。“双减”政策有益于保障学生自由权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映射出一些弊端:学生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家长陈腐教育观念根深叶茂,
在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影像地表特征信息,如空间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成为影像分类处理的主要手段。最初人们提出以利用光谱特征为主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然而,在分类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影像地表特征信息,有效提高分类精度,提出了以对象为基础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降低了分类中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然而,面向对象分类方
航空电磁数据解释是困扰航空电磁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为航空电磁数据量巨大,多源计算更加剧了这种问题。从当前的计算条件来看,二维反演是最有潜力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可以同时兼顾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方案。但频域航空电磁2.5维正反演技术研究进展较慢,正演发展相对成熟,模拟精度与速度仍是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已经证明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电导率及介电常数会对频域航空电磁响应造成较大影响,但国内对多参数频域航空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