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Ⅱ号组方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d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原则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组成。它集中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治法治则、配伍理论和组方原则,是中医药临床防治疾病的重要形式。随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利用有效组分配伍和拆方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组分配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理想的中药复方研究方向,借此可提高中药复方作用强度,临床疗效,增加中药技术含量,及质量控制水平,减少服药量。基于此,我们选定冠心Ⅱ号方进行二次研究,探索冠心Ⅱ号方不同组方配伍与整体药效学相关性,探讨复方配伍规律。   冠心Ⅱ号方是治疗冠心病的代表性中药复方,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单位拟定的方剂,由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降香5味中药组成,70年代经十余家医院临床验证证实其疗效可靠稳定,组方合理、严谨。西苑医院基础药理室也曾对其进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五味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得到明确证实。因此,冠心Ⅱ号疗效可靠稳定,组方严谨合理,单味药有效成分明确。   本研究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环节的最新认识,从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善、血管扩张、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冠心Ⅱ号全方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的整体药效学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冠心Ⅱ号的组方特点、配伍规律与其科学内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   [实验一]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不同组方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Ⅱ号汤剂组、微米制剂组、全方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参照文献方法制作。各组动物处死后,心脏切片染色5min,观察梗死区(N-BT非染色区)与非梗塞区(N-BT染色区)。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与心室面积百分比。结果:模型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达心室的(39.94±6.13)%,表明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各给药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汤剂与微米制剂组疗效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微米制剂为最佳。冠心Ⅱ号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缺血大鼠血清心肌酶LDH含量,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组间比较,各给药组降低心肌酶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冠心Ⅱ号各给药组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明确治疗作用。微米制剂与汤剂疗效优于全方有效组分重组复方。   [实验二]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不同组方配伍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犬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Ⅱ号汤剂组、微米制剂组、全方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血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参照西苑医院基础药理室成熟技术平台制备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离冠状动脉左旋支,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量(CBF)。各组动物处死后,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与心室面积百分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TXB2、6-Keto-PGF1a。的含量。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具有显著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方面,各组作用强度基本相当。但微米制剂及汤剂给药组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浆ET活性、增加血浆6-Keto-PGF1a/TXB2比值方面,较有效组分重组复方、血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作用强,且在作用持续到180分钟时,部分作用与血分药、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有显著性差异。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强度相当。结论: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有明显对抗犬心肌缺血的作用,且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强度优于有效组分、血分药、气分药重组复方。   [实验三]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正常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组同实验二。采用犬在体心脏实验法。经十二指肠给予冠心Ⅱ号方,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观测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经十二指肠给予冠心Ⅱ号方后,犬动脉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冠脉阻力及总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指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组间进行比较,冠心Ⅱ号汤剂与微米制剂降低幅度大于全方有效组分、血分药有效组分、气分药有效组分三种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此外,冠心Ⅱ号各组方均可提高冠脉流量,增加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心肌氧利用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各给药组间比较,汤剂与微米制剂疗效优于后三种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结论: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有改善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组间进行比较,作用强度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综合各组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作用趋势,汤剂、微米制剂作用强度相当,二者均优于三种有效组分重组复方。   [实验四]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大鼠体外血栓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同实验一。大鼠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日。末次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5mL。取其中2ml,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形成体外血栓,测量长度、称量湿重、干重。其余3mL用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测定。结果:冠心Ⅱ号各组方均能明显缩短体外血栓长度、降低血栓湿重及干重,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1)。结论:冠心Ⅱ号各给药组均可抑制体外血栓形成,作用强度相当。冠心Ⅱ号各给药组中,降低全血黏度以有效组分作用为佳。降低血浆黏度,以汤剂作用为最佳。   [实验五]冠心Ⅱ号多种组方配伍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同实验一。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灌胃给药七天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三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总结   冠心Ⅱ号汤剂、微米制剂、有效组分重组复方及拆方(血方药组、气分药组)的整体药效学研究表明,全方优于半方,证实了冠心Ⅱ号组方的严谨性与合理性。此外,微米制剂与汤剂疗效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整体综合调节的优越性。理论上,有效组分重组复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疗效应该好于中药材(饮片)制成的粗制剂或汤剂。但临床上许多大夫反映粗制剂疗效好于精制剂。本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药味的主要成分不能代表复方全部药效学物质基础。一些次要成分被认为是“糟粕”而被弃之,同样是药效学物质基础,可与主要成分起到协同、增效、减毒作用。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疗效之所以降低正是因为这些成分被丢弃。因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是把所有的已知的,未知的有效成分全部保留下来。当前,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仍然是一个难题,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复方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如何判定哪种有效成分起主导作用较难说清。因此,在当前中药复方药效学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研究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全成分制剂”。   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不应只以“化学成分纯度”作为创新点,应密切与生物效应与整体药效学相联系,以更好得为临床提供依据。因此,有效组分配伍是研究复方配伍规律中理想的研究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本实验结果仅适于冠心Ⅱ号方,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一、目的随着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心肌梗塞的推广应用,急性心肌梗塞时缺血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的方法越来越多。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后尽早恢复血流供应,能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死亡率,但再灌注同时造成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心肌顿抑等,其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探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慢性高血糖与多器官的功能失调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33.6%,患者超过3800万。DN患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很高。  本实验室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啮齿类与非啮齿类动物潜在的致畸胎作用及其发育毒性表现,揭示其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并通过体内染毒观察其对KM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及体外染毒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