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在文人画创作与审美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美术从以前的再现式美术理念变成了以表现主义为核心的绘画理念,从而诱导了绘画领域偶然性应用的诞生。但是偶然性在绘画中的运用并不是始于现代,早在很久以前,中国绘画从原来的丹青写实派转变为水墨写意派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以表现为主的绘画创作。其中文人很注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注重绘画过程,将其称之为“墨戏”。文人画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推崇自然为宗,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天趣”。因此他们为了达到天趣,会借用偶然现象丰富自己的想象。但是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偶然,绘画创作只依靠偶然性,作品不会有深意,也不会是成功的作品。这需要画家以丰富的自然体验为基础,以艺术修养为辅助,以笔墨技法的“无法之法”为手段,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条件,以“无意之意”为创作状态。通过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创作出偶然性的“天趣”作品为创作目的。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讲述,第一章讲偶然性的涵义和偶然性的历史背景;第二章讲偶然从创作和审美两个方面对偶然性的理解,包括相关时代的画家及作品;第三章探索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如何看待偶然的创意与必然的努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和运用一切偶然因素为我们所用;最后一章写偶然性的局限性。结论:“偶然”在文人画中不只是绘画创作的有利因素,更是一种“出于无意”的审美准则。偶然性对文人画创作新意与审美追求有重要影响;单纯的偶然性是成就不了偶然性趣味的作品,出于无意的效果需要日常的基础训练作为支撑,偶然创意与必然努力相辅相成;文人画家为了达到天趣,在审美上追求顺其自然,出于无意的美学准则,在绘画创作中注重意与法、偶然性与必然性、笔与墨三个统一。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观察了血清、小肠和肺脏LDB的B亚基的百分含量以及血清LDH同工酶相对活力的变化。实验
【正】近些年来高教部门规定美学作为高等院校文科一些系的教学课程,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美学的发展。今年三月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又明确地提出美育和德育、
生涯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确立生涯发展目标,进行生涯决策、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有计划、专业性的教育活动。除专门的生涯教
<正> “揆度以为常也”,见《素问·经脉别论》。经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回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
<正> 《内经》的成编,开创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形成这一理论体系,有其明确的学术指导思想。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是以古代的解剖学知识为基础,以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