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o-ETIOLOGICAL STUDY OF BLOOD CULTURE POSITIVE NEONATAL SEPSIS IN NICU OF ZHONGDA HOSPITAL SOUT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国东部一个三级医院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脓毒血症病例的临床-病原学特征,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科从2004年01月到2012年12月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脓毒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或新生儿感染的病例。这些病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2004-2009年第一个时间段和2010-2012第二个时间段;按照出生后发病时间分为早发性(EOS)和晚发性败血症(LOS)。研究中搜集了母亲和孩子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利用IBM SPSS16软件进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最后评价结果,解读统计学和临床意义。  [结果]:本研究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所有新生儿的3.12%。患病的早产儿在第二时间段,即2010-2012年更多(P=0.04)。在EOS组,第二时间段的患儿相较第一时间段患儿,出现发热(P=0.048),黄疸(P=0.003)及面色苍白(P=0.007)的概率变低。在EOS(P=0.00)、LOS(P=0.001)组,都观察到后一个时间段相比前一时间段有更多患儿出现肺炎并发病。在EOS组,新生儿黄疸(P=0.003)、缺氧缺血性脑病(P=0.001)、ABO溶血(P=0.017)及颅内出血(P=0.006)作为并发病出现的概率在第二时间段减少。第一时间段EOS病死率为4%,第二时间段为6%。LOS组病死率为零。新生儿脓毒血症的首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75.5%)其中血培养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占51%。第二时间段,EOS组中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病例所占比例下降,而革兰氏阴性菌致病所占比例上升。第二时间段,念珠菌也成为了病原菌之一。EOS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所致脓毒血症比例下降(P=0.04),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所致败血症比例升高(P=0.037)。相似的,在LOS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0.027)和CONS((P=0.001)所致脓毒血症比例下降,而肠球菌(P=0.001)所致的比例升高。MRS和CONS对青霉素、奥沙西林、红霉素耐药,但是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氨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奥沙西林和红霉素敏感。克雷伯杆菌属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结论]:新生儿脓毒血症是新生儿入院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在我科,拒食、嗜睡、呼吸急促、紫绀、发热以及黄疸是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的最常见症状及体征。革兰氏阳性细菌在EOS和LOS组都是最常见的致病菌。MRS和念珠菌性新生儿脓毒血症在早产儿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需要临床关注。新生儿黄疸和肺炎是最常见的合并症。根据以上结论,采取经验性治疗时头孢菌素和氟氯西林是首选。鉴于耐MRS脓毒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高度怀疑的患儿应经验性采用万古霉素。类似本文的细菌学研究应该在NICU中心推广,以各自建立有据可依的抗生素选用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该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优势,对12例人正常角膜及50例病变角膜中的LC和T 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human Leucocyte antigenDR,H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