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预后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了解老年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及预后情况;分析研究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可能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寻找可能预测老年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指导老年中风病的临床防治和控制不良因素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1.前瞻性登记2006年6月1日—2007年9月30日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科住院的所有脑卒中患者,纳入发病72小时内的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全面收集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其他I临床资料;随访1、3、6、12月末的死亡、残疾、卒中复发和恢复良好等预后情况。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患者主诉为主要依据,按照分型标准进行辨证,有两项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的,归为相应的证型,共分为七型:风痰火亢、风火上扰、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3.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老年脑卒中预后的所有因素,包括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生化指标,卒中类型和中医分型,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然后将有意义的变量设为自变量,将预后评价指标良好与不良设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他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1.纳入发病72小时内的脑卒中患者共266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35例(88.3%),出血性脑卒中31例(11.7%)。风痰瘀阻证66例(24.8%),气虚血瘀证43例(16.2%),风痰火亢证41例(15.4%),阴虚风动证40例(15.0%),风火上扰证37例(13.9%),痰湿蒙神证21例(7.9%),痰热腑实证17例(6.8%)。各个证型均有分布,急性期最常见的证型为:风痰瘀阻(24.8%)、风痰火亢(15.4%)、气虚血瘀(16.2%)、阴虚风动(15.0%)证。2.缺血}生卒中主要以风痰瘀阻为主(占26.8%),而出血性卒中主要以风痰火亢为主(占38.7%)。3。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痰湿蒙神证是1月末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3月、6月末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属痰湿蒙神证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非痰湿蒙神证患者的6.61倍(OR值=6.612,95%CI1.253-34.888)。3.入院时NIHSS评分、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老年脑卒中1、3、6月末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1.老年脑卒中急性期中医分型以风痰瘀阻(24.8%)、风痰火亢(15.4%)、气虚血瘀(16.2%)、阴虚风动证(15.0%)占比例最大。2.老年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主要证型为风痰瘀阻证,老年出血性卒中急性期主要证型为风痰火亢证。3.中医辨证分型中痰湿蒙神是脑卒中患者1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不是3、6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风痰火亢证是老年卒中患者一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1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4.中医辨证分型中其它证型与老年脑卒中预后无相关性。5.入院时NIHSS评分和血清Hcy水平是老年卒中患者1、3、6月末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沉香降气散加味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探讨研究沉香降气散加味方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安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也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发病基础。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就约有一亿多人呈病毒感染或发病状态。根据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疾病的演变过程
目的:采集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的生存质量,研究影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为治疗和护理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