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β-环糊精接枝超支化聚醚的纳米促渗剂对胰岛素局部递送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岛素频繁皮下注射易引起局部炎症、皮下脂肪萎缩以及脂肪性营养不良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胰岛素的非注射给药技术。透皮给药途径因其具有易于吸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实现药物控制释放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点,已经成为该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合成一种新型的纳米促渗剂,增加胰岛素的透皮给药,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方法采取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进一步引入β-环糊精(β-CD),得到HPG-g-CD共聚物。通过纳米技术和自组装方法,构筑出负载胰岛素的纳米粒子,并采用动态光散射对其粒径和电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对胰岛素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大鼠行活体及离体透皮实验,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定性观察胰岛素的透皮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来定量分析胰岛素透过皮肤的渗透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方面测定实验材料对大鼠皮肤的刺激性,从而全面评价HPG-g-CD纳米粒子作为药物透皮递送胰岛素的可行性。结果通过调节HPG-NH2和6-OTs-β-CD质量比,筛选出载药性能较好的HPG-g-CD3聚合物,通过核磁和红外光谱并证实。该聚合物可自组装成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0 nm,zeta电势+28.3~+45.5 mV,而且纳米粒子粒径随β-CD比例的增高而增大;该纳米粒可有效地负载胰岛素,包封率可高达85%,且胰岛素包封率随着β-CD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载药量的差异不显著;胰岛素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pH 7.4条件,随着β-CD的增加,胰岛素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百分率均增加;动物透皮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FITC标记的胰岛素载药组对活体大鼠皮肤渗透可达真皮层,但游离胰岛素悬液组仅停留在皮肤表层,说明HPG-g-CD促进胰岛素的吸收;体外大鼠透皮实验结果亦显示,负载胰岛素的HPG-g-CD纳米粒子组在相同时间内,胰岛素渗透量显著高于胰岛素溶液组,进一步证实HPG-g-CD纳米粒能够增加胰岛素的透皮吸收。而且该纳米粒不会诱导组织炎症,呈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本文中制备出生物相容性良好的HPG-g-CD共聚物,通过自组装技术构筑出分布均一纳米粒,可有效地负载胰岛素,促进胰岛素透皮吸收,且不诱导组织炎症。该纳米吸收促进剂为胰岛素给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为临床胰岛素安全、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提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广东省贵屿镇至今有着20余年的电子垃圾回收历史,给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改善处理电子垃圾工艺及技术上,而针对电子垃圾回收处
2005年9月我考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进入中澳合作项目学习,2010年顺利毕业。离开母校后,我远赴新西兰太平洋酒店管理学院留学,继续深造。2012年毕业回国,如今参加了工作,并经历了两家国际品牌酒店的开业。身为一名旅财的毕业生,我感触良多。  刚进到2005中澳酒店管理(2)班时,我还有些略微的不适应,人也相对有些沉闷。当时我们班级每天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学英语的,还配有外教老
目的:研究引起血流感染的肠球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毒力基因以及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了解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采用药敏分析软件WHONET对200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是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产物,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改变自身教学局限性,创造更多可能性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是学生培养社会感知能力、审美观念和文
期刊
目的:  总结一组翼状胬肉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加深对该并发症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