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花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靶标昆虫影响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技术显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也可能产生未知的后果和风险,最终导致转基因抗虫棉无法长期、高效和稳定发展下去。   本文重点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棉对靶标昆虫的影响相关结果,包括转基因抗虫棉自身的生理生化性质、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大田罩笼产卵试验和棉铃虫抗性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在大田种植模式和温室种植条件下,运用常规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均显示,转基因抗虫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均低于相应的亲本对照棉,且两种棉叶的糖类成分有明显差异,而氨基酸种类基本一致,只有天冬氨酸、精氨酸、胱氨酸、脯氨酸含量相对高于亲本对照棉,说明外源Bt基因的导入已明显影响到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此外,转基因抗虫棉的外源蛋白含量随着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也表现的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室内苗期>蕾期>花铃期;室外蕾期>苗期>花铃期。   2008年利用人工网室接入棉铃虫成虫,在田间模拟相同的虫口压力下,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制剂对棉铃虫产卵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在转基因抗虫棉和使用Bt制剂防治的常规棉花上产卵量低于常规对照棉花,并且在转基因抗虫棉上落卵更集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种植模式下,通过用室内室外的棉叶喂饲棉铃虫,得到它们的死亡率和幼虫体重略有差异,但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与取食亲本对照中棉16相比,取食转基因抗虫棉花幼虫总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和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也不显著,但中肠类胰凝乳蛋白酶显著低于取食亲本对照棉叶。   2008~2009年采用区分剂量法连续监测我国长江流域典型棉区江苏盐城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毒蛋白CrylAc的抗性个体频率。结果发现:2008年棉铃虫田间种群的抗性个体频率为9.3×10-3,2009年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为9.8×10-3。尽管盐城棉区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处于正常水平,但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风险依然存在,要继续加强早期抗性检测和预警工作。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TRPP是TRP家族中重要的一个亚家族。人们发现PKD2突变后会导致常染色体多囊肾疾病(ADPKD,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后,因此命名了TRPP。TRP
<正>1研究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肥胖SD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分子机制。2研究方法将4周龄的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
会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KZNF家族(ABxZ型)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KZNFs的构建与P53的转录因子活性调节子的筛选  目的:构建KZNF家族(ABxZ型)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