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研究目的:
脊髓损伤在颈椎手术中发生率为0.1%~0.46%。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早期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颈椎手术不同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由于其前路或后路的局部操作,可能导致局限性前柱或后柱脊髓损伤,而并非同时涉及前、后柱的脊髓均一损伤。SEPs只反映感觉传导束的功能,不能据此直接判断锥体束在内的整个脊髓功能状态。目前已有报道单独SEPs监护颈椎手术存在假阴性的情况。与SEPs不同,MEPs可直接、客观地反映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与运动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将二者联合用于颈椎术中监护,然而目前联合监护存在一定失败率,监护效果尚不确切,缺乏SEPs、MEPs及MEPs联合SEPs在颈椎手术中监护效果的比较分析,且国内在这方面文献报道尚少。
本研究拟分析联合监护失败的原因,探讨引起诱发电位显著改变的因素,比较SEPs、MEPs及tce-MEPs联合CSEPs在颈椎手术中的监护效果。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本部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术中实施tce-MEPs联合CSEPs监护的74例患者。
记录所有病例中监护成功、失败的病例数目及原因,得出各种诱发电位监护的成功率;分析获得成功联合监护病例中引起诱发电位显著变化的因素及次数;通过比较CSEPs、tce-MEPs及tce-MEPs联合CSEPs监护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对医源性脊髓损伤的监护效果。
结果:
1.67例(90.5%)成功获得tce-MEPs联合CSEPs监护,68例(91.9%)成功获得tce-MEPs监护,72例(97.3%)成功获得CSEPs监护,至少获得其中一种诱发电位监护的患者共计73例(98.6%)。监护失败原因为术前神经功能受损严重(Frankel B级以下),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异氟醚吸入浓度超过2%)。
2.诱发电位显著变化共计18次,其中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肌松剂的使用)导致电位显著变化3次;低血压导致电位显著变化1次;手术操作因素(前路椎管减压、前路置入植骨块或钛网、后路椎管减压、椎静脉丛压迫止血、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导致电位显著变化12次;技术因素(电极脱落)导致电位显著变化1次;不明原因1次。
3.67例成功联合监护的患者中,真阳性电位变化共计11例13次,其中仅1例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假阳性5例5次,真阴性51例,无假阴性出现。tce-MEPs监护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94.64%,Youden指数0.58,阳性预测值70.00%,阴性预测值92.98%;CSEPs监护敏感度为54.55%,特异度96.43%,Youden指数0.51,阳性预测值75.00%,阴性预测值91.53%;tce-MEPs联合CSEPs监护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1.07%,Youden指数0.91,阳性预测值68.75%,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1.tce-MEPs联合CSEPs监护失败与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和术前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有关。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肌松剂的使用);低血压;手术操作因素(前路椎管减压、前路置入植骨块或钛网、后路椎管减压、椎静脉丛压迫止血、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技术因素(电极脱落);不明原因等均可导致电位显著变化。
3.tce-MEPs联合CSEPs监护颈椎手术具有良好的监护效果,是颈椎手术中一种有效的监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