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行政区划和政府间关系改革一直令人喜忧参半。行政区划是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在地理上的空间投影。经过不断调整、变化和改革,中国形成了五级政府的行政区划体制。这一格局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同时,也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政府成本加大、行政机构臃肿等诸多问题。为了释放行政区划体制的活力,在中央的引导下,当前大部分省级政府都在积极地探索和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本文集中讨论一个尚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各地在推行省管县改革上何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影响省管县改革的因素有哪些?求解上述理论命题的目的在于,探寻省管县改革背后的逻辑和内在机理,为进行新的制度变革和解释制度变迁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回答学界和社会公众的部分疑问:为什么浙江等地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而有些省份的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成果?省管县改革有没有可能从财政体制改革向行政体制改革过渡?中国最终会撤销地级市、进而实现政府层级“扁平化”的理想蓝图吗?本文通过检索一组可观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已有的理论成果关注的焦点在于市管县体制是否应该变革、如何变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进度、经济社会发展绩效、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任免、县市关系等具体问题上。鲜有学者较为系统地考察省管县改革所需要的资源禀赋和约束条件,以及各省级政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客观约束条件。如果连支配省管县改革的主要逻辑、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都没有弄清楚就去匆忙提对策,容易陷入想当然的成分,既缺乏理论支撑、又没有实行可能性。为客观地总结影响省管县改革实施的资源禀赋和约束条件,有必要推进已有的研究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决定了我们能真正观察到什么。本文提倡和采用如下研究思路:超越西方“知识霸权”和简单中西比较的思维方式;扬弃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方法;把分析视角定位于从大样本的具体实践中去提炼、概括和归纳影响省管县变革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各省级政府在改革实践中的差异是由制度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条件和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条件和资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条件和资源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强行变革,但结果未必会如人们所愿,甚至可能会对政治生活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起”、快速推进省管县改革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不且实际的目标和过高的要求。省管县改革的推进必须要切合地方的实际条件,不能盲目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创新之处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是绪论,即关于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的理论综述。第三部分是对现有的22个省、自治区实行省管县改革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情况进行系统的描述、总结和分类。第四部分是从管理幅度、改革的进程等方面对已经进行改革的22个省、自治区的归纳和分类,并提炼出影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因素的解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