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换乘的公交区域调度与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方法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ann85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智能化调度依靠新技术(通讯、导航)可以提高公交车辆的信息服务水平及准时性,进而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与公交区域调度是公交智能化调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前者帮助公交乘客快速选择出行路径、换乘线路,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后者帮助公交企业在发车数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运营周期各线路的发车时刻,减少公交区域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因此,研究基于换乘的公交区域调度与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基于换乘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方法、基于换乘优化公交区域调度、公交乘客路径选择与公交区域调度参数的反馈技术。   对于基于换乘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分析公交网络及其表示方法,为基于换乘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算法研究提供路网基础;然后分析乘客出行路径的特征,包括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公交出行完整路径、出行时耗、站点平均等车时间及线路选择概率等方面内容,为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算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最后提出了以换乘次数最少为第一目标,以出行时耗最少为第二目标,同时考虑步行换乘与等车时间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算法,并进行算例分析。   对于基于换乘优化的公交区域调度,本文首先分析公交换乘的类型与特点,从同步换乘与步行换乘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两条公交线路间基于换乘等待时间最短的公交调度模型:然后以两条线路之间的调度方法为基础,结合公交区域站点换乘权重与线路换乘吸引度,设计相应的算法对公交区域各线路发车时刻进行逐条优化,达到减少公交区域总换乘等待时间的目的,并进行算例分析。   对于公交乘客路径选择与公交区域调度参数的反馈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反馈与调整的算法提供理论指导;然后探讨了基于静态交通参数(假设公交行驶速度与站点间的行驶时间不变)的反馈与调整算法,并结合公交车载设备采集的实时公交运营信息,分析基于公交实时信息的反馈与调整算法;最后分析了车辆自动定位技术及实时信息反馈技术,为实现公交乘客路径选择与公交区域调度参数的反馈与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充分考虑乘客步行换乘和站点等车时间对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使得改进后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算法更符合乘客的出行特征,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通过优化各线路的发车时刻,可以大大缩短公交区域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提高公交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公交乘客路径与公交区域调度参数进行反馈与调整,能够实现公交区域调度方案的实时更新。
其他文献
光辐射计量是光学计量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辐射源辐射特性和辐射探测器的探测特性进行计量测试。因此作为光辐射的基准,一是标准辐射源,二是标准探测器。由于低温辐射
自聚焦,特别是小尺度自聚焦,一直是制约高功率激光系统安全运行和提高输出功率的瓶颈因素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小尺度自聚焦效应,“热像"现象产生阈值低,且不易追迹,往往在人们认
我国幅员辽阔,有较大的地理、文化、经济的跨度。运输系统是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信息畅通的重要纽带。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铁路客运在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节约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兰州新区主要的特殊路基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案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湿陷性等级分段、道路填挖方分段、沿线建筑物分布及各个工程特点分段进行确定,结合兰州新区北斗
本文围绕着大口径小像差脉冲压缩光栅的制作展开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了研究惯性约束核聚变(ICF)的意义和国际上脉冲压缩光栅((PcG)的研究状况
短脉冲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宽带宽、高峰值功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激光雷达、非线性光学等领域。被动调Q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