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的微结构对组织工程表皮中干细胞行为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因烧、创伤导致的皮肤大面积损伤会造成机体局部畸形、皮肤功能失调,内环境稳态失衡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对创伤后皮肤的修复再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组织工程技术制成的皮肤替代物一度成为有效的修复途径,但这种皮肤替代物缺少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无法恢复正常皮肤的生理功能。目前,针对皮脂腺、毛囊的再生研究已相对成熟,但针对汗腺再生的研究进展缓慢,有功能的再生汗腺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恢复排汗功能。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发育的祖细胞,在分化为皮肤和皮肤附属器时有显著的优势,是汗腺再生研究中首选的干细胞类型。本团队在前期已证实3D微结构可诱导表皮干细胞分化为汗腺细胞,但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在诱导效应上有差别,这为后续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的汗腺再生研究在结构选择上造成了的困难。因此探索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对表皮干细胞行为的影响并建立稳定且具良好诱导效应的3D微结构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基础。目的: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探索不同构架的微结构对表皮干细胞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并建立稳定且具良好诱导效应的3D微结构,为创伤后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表皮干细胞的提取:胚胎期12.5天的GFP-C57BL/6小鼠,剪取其背部皮肤后,采用已成熟的表皮干细胞培养方法进行培养。2、足趾部真皮基质匀浆:选择出生后0.5天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剪取其足趾部研磨成真皮基质匀浆(PD)。3、3D生物打印:选择3种不同直径的打印喷头(210μm、340μm和420μm)构建微结构。4、表皮干细胞行为学检测:荧光显微镜和活/死细胞染色技术用于展示3D微结构中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用于检测3D微结构中表皮干细胞分化为汗腺细胞的能力。5、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种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均可促进小鼠表皮干细胞的有效增殖。2、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上,210μm组3D微结构中的表皮干细胞活性最低,420μm组的细胞活性最高,细胞活性与剪切应力呈反比。3、三种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均可诱导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汗腺细胞。4、340μm组3D微结构中表皮干细胞可聚集形成类腺样球形结构。结论:本次研究构建的340μm组3D微结构具有最佳的诱导效应。这为后续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的汗腺再生研究以及进一步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表皮模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粤高法就备受关注的王老吉加多宝不正当竞争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但关于商标权、外观设计专有权以及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权益之间的边界及归属问题在仍然没有得出持论允当的
结缔组织病(CTD)是以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中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上,轻
<正>笔者任物流专业教师,因为带领学生到海底捞物流专心参观被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深深感染,在认真研究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
目的:在腹腔镜技术辅助下,采用全新的手术方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下段、胃底血管曲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对比开腹下行门奇静脉断流术传统方案的疗效,揭示出新
<正>一、现代无线电监测的新需求无线电综合监测与高效管理,离不开高性能监测设备的技术支撑。在宽频段(短波、超短波、微波)范围内,实现全景快速的搜索分析、准确的参数测量
会议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加大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非前所未有的
目的:运用大卫(DAVID)脊柱智能检测康复系统,探究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的腰背部6个运动方向的活动度、肌力、肌耐力的特征,为今后防治NLBP提
广义的国际竞争力概念 ,既可指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 ,也可指国家的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产品之间的国际竞争力。我国1995年正式加入了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 ,由此推动了国
笔者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顽吲性呃逆35例,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正>病例一:患者女,60岁。以"左侧胸背部皮疹一个月"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患者左胸背部患"带状疱疹",系统治疗后治愈。1个月前患疱疹部位再起皮疹,无不适。系统检查无异常。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