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茶树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Section Thea)植物野生种类的总称,其叶均可制做茶叶,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通过自然演变和人工栽培驯化,幸存下来的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蕴藏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具有宝贵的利用价值,也是品种改良的宝贵财富。本研究应用了基本统计、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筛选、育种优异的茶树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方面,云南野生茶树25个农艺性状具有很大的变异系数区间15.99%-93.73%,从25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来看,前7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5.158%,农艺性状聚类分析来看,在进化率为761cm处聚为3大类,第1类主要特点为有较高的发芽密度,芽叶茸毛多,叶片大小以大叶为主、叶形呈长椭圆形、内折、柔软、黄绿色,一芽三叶百芽重较重,花辨白色。第2类农艺性状表现为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茸毛多,可选择这些品质性状优良的资源作为亲本培育优良的绿茶品种,第3类芽叶具有特异的微紫色,叶面微隆。2.主要化学成分析方面,其变异系数为0.121%-0.347%之间。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总共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基于四项常规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在进化率为84.6处聚为3大类,可以为选育高咖啡碱,高多酚,低多酚,低氨基酸等特异品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儿茶素组分分析方面,变异系数为0.587%-0.769%。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7.8262%;聚类分析把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存在着高EGCG,低EGCG、ECG、EA的野生资源,为选育出优异的高儿茶素和低儿茶素茶树品种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4.适制性方面,有20多个资源适制绿茶,有17个资源适制红茶,而有60多个资源为红、绿茶兼可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