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匹配性数学模型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oaini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选取骨性Ⅲ类错(牙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颌面部CBCT的影响资料进行定点测量分析,建立描述牙弓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牙弓基骨弓的匹配性研究,讨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和基骨弓的代偿机制和协调性,为临床病例的确诊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在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患者中,选取骨性Ⅲ类患者35例(女20例,22.87±5.48岁:男15例,23.45±7.28岁)为实验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30例(女18例,25.80±3.14;男12例,23.62±3.54)选为对照组。通过Mimics 10.0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对牙弓标志点和基骨弓标志点进行标记,将标记点的数据导入到Matlab 7.0软件,进行工作平面的运算和标志点的投影,计算尖牙和第二磨牙牙弓标志点、基骨弓标志点在工作平面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然后利用Beta函数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方程。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Beta函数对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形态的拟合水准,再进行牙弓和基骨弓的匹配性分析。结果1.建立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6.12[1-(2X/70.99)2]1.052下颌:Y=39.16[1-(2X/64.51)2]1.038建立骨性Ⅲ类错(牙合)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3.14[1-(2X/75.09)2]1.061下颌:Y=39.03[1-(2X/60.63)2]1.0212.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下颌牙弓、基骨弓与尖牙间宽度和深度、第二磨牙间宽度和深度高度相关r>0.80,且牙弓、基骨弓曲线的拟合度较高。3.上颌的Fa点均位于Ba点的唇侧,其距离为正值;下颌的Fa点均位于Ba点的舌侧,其距离为负值。与临床中的观察一致。4.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的上颌牙弓、基骨弓在矢状向和横向上与个别正常(牙合)相比,有宽度和长度变小的趋势;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存在矢状向和横向上的发育过度。其形态受到尖牙间宽度和深度、第二磨牙间宽度和深度的影响。结论1.上下颌牙弓、基骨弓的形态是个性化得曲线,曲线的形状根据e值得变化而变化,e值又受到尖牙间宽度、深度和第二磨牙宽度、深度的影响。2.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存在矢状向和横向的牙弓和基骨弓不协调,可以通过牙弓和基骨弓的数学模型找到不协调的原因,来指导临床上矫治计划的制定。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评价特异性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卵黄抗体(IgY)体外抑制牙周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和减轻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作用;为免疫防治慢性牙周炎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方法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破环的一种疾病,由于缺乏细胞修复机制,早期牙釉质龋的发展和逆转取决于牙体硬组织周围的物理化学过程(再矿化)。我们前期体外研究发现Amelogenin生物活性合成肽
目的:分析牙冠延长术用于磨牙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及牙周指数变化。   方法:选择26颗临床冠长度过小无法满足全冠修复固位要求的后牙,以及为增加固位过度龈下牙体预备破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