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通过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改进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并最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在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机制与影响效应,并进行实证定量分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论文提出产城融合经济空间“城市—产业—人口”一体化体系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机制及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借鉴DSR指标体系结构构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陕西省为例,应用多种计量模型方法,定量分析陕西省不同层级城市的产城融合差异性、驱动与交互作用,并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产城融合的效应影响。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结论有:(1)产城融合的内涵体现在资源与效率的统一、生产和生活的互动、居住与服务的和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2)从城市与产业的自身发展与联动角度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产业发展中的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与产业集聚,还包括城市功能中的经济、生活与承载等因素,更包括连接二者的联动因素及不确定性因素等;(3)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及联动等因素对产城融合有边际贡献动力作用,产城融合与各因素之间有交互影响作用;(4)产城融合具有自我强化效应(自效应)与溢出效应,通过产城融合对城市与产业本身及对城市周围地区带来效应影响:(5)通过实证测度分析得出陕西省不同规模城市产城融合具有差异性,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产城融合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同时,构建VAR模型得出陕西省各级城市产城融合与因素之间也具有交互影响作用。以陕西省为例运用面板数据得出陕西特大城市产城融合具有自我推动的影响效应,并根据SDM模型得出其对于城市周边经济发展具有外溢效应。针对论文研究结果,论文建议陕西省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城市与产业的连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城进一步融合;培育城市境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并针对陕西省不同规模给出具体政策建议,促进陕西产城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提出有利于其他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