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母来源于多种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长期以来被用作中药中最重要的镇咳,祛痰和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原始植物来源,复杂的种间变异和明显的药效学差异。《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了五类贝母共11种,分别为川贝母6种、伊贝母2种、平贝母、浙贝母和湖北贝母各一种。本文选择收录和未收录的不同产地贝母共7个样品,探究不同产地贝母活性物质的差别,并定量分析。为适宜作为开发贝母生物碱制品的贝母产地和品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HPLC对七种不同产地贝母干燥鳞茎中西贝母碱含量的检测,可得知产地安徽的1号药材的西贝母碱含量最高,为0.084%,与参考文献结果一致。通常认为西贝母碱含量最高的四川产地贝母(3号药材)排第二,西贝母碱含量为0.0570%。通常认为西贝母碱含量较少的浙江产地贝母(7号药材)及湖北产地贝母(6号药材)通过检测证明其含量与四川产地贝母(3号药材)相差不大。在中药药方中常作为川贝母代替品的新疆产地贝母(2号药材)和吉林产地贝母(5号药材)西贝母碱含量反而最低。4号药材作为四川产地的栽培品,其西贝母碱含量为0.0526%,与同为四川产地的3号药材含量接近。以上结果说明,贝母的西贝母碱含量与其产地有一定相关性。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贝母的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组分分析,鉴定了部分化学组成。分析显示,贝母干燥鳞茎普遍含有亚油酸、亚麻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等。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产地吉林的5号药材,相对含量为31.37%;其次是产地四川的3号药材,相对含量为25.78%。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产地四川的3号药材和4号药材,相对含量分别为9.19%和9.09%。产地吉林的5号药材和产地浙江的7号药材中未检出亚麻酸。产地湖北的6号药材中四种成分均未检出,但不代表这些成分在药材中不存在,从附录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它们可能更多的以脂类或者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贝母挥发成分的分析为其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对川贝母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对加热回流提取法和超临界CO2提取法的分别做了提取率考查和方法优化。加热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其中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经优化后,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min,料液比1:7,乙醇体积分数75%。测得最优提取率为0.0521%(以西贝母碱含量计算)。超临界CO2提取法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依次为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提取压力和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经优化后,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min。测得最优提取率为0.0503%(以西贝母碱含量计算)。实验结果显示,加热回流提取法总体上具有更高的提取率。超临界CO2提取法经过优化后提取率仍然较低,原因可能是每次实验的药材原料添加量较少,超临界设备管路较长,导致损耗。论文研发了一种川贝母润肺止咳含片,为川贝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实验确定原辅料比例即混合提取物,可溶性淀粉,硬脂酸镁与滑石粉最佳配比为45:30:2:23。并额外添加1.0%阿斯巴甜和2.0%柠檬酸时含片口味最受欢迎。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确定含片中药材均有检出,证明实验方法正确。川贝母润肺止咳含片平均片重1.10885g,片重差异和崩解时限符合相关标准。含片中西贝母碱含量为0.18807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