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内生增长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原因,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山西经济增长和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投入拉动,逐渐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和以产品初级加工的产品格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煤、焦、冶、电四个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产业趋同性严重。同时由于资源型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挤占,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地区科技和创新等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长期依赖煤炭等资源型产业,造成了山西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支持下,山西应当抓住机遇,建立一种产业转型的内生增长机制,从依赖煤炭等资源要素转向依靠创新、科技和人才等要素来拉动经济增长。   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内生增长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对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机制、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对于山西及其它资源型地区来说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山西省为例,建立在国内外对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机制、路径等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之上,以产业生命周期、路径依赖、创新以及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内生增长机制。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内生增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资源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升级递进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深化资源创新、促进产品创新、推进市场创新、加强产业创新、完善区域创新。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内生增长机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四条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每条路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不同资源型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地区特点,选择适当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信息吸纳,既包含信息获取,又关注信息处理,具有更加丰富的经济含义与实践价值,因此,以此为切入点,有助于研究信息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信息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并通过各种
大多数时钟电路的核心是晶体或陶瓷谐振器.这些经实践证明是可取的组件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是它们的缺点在于以机械方式工作.这些组件易于磨损,物理冲击可能导致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