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橡胶(SIBR)为增韧剂,制备出超高抗冲强度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其中,线型无规SIBR和星型嵌段SIBR增韧树脂的形态分别呈“网络状”和“等高线”结构,当其含量分别为12%和22%时,ABS的Izod缺口冲击强度高达468.0 J/m和353.3 J/m。同时,对不同结构SIBR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申请了“超高抗冲击强度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的相关专利(专利申请号:201010110104.X)。针对我国所引进的连续本体法ABS生产工艺,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镍系顺丁橡胶(Ni-9004)与日本旭化成公司产锂系星型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i-700A)作复合增韧剂,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为自由基引发剂,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复合胶体系本体法ABS树脂聚合反应过程及其结构与性能关联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有效控制聚合反应和相转变过程的最佳聚合工艺条件。复合胶中Li-700A含量越高,橡胶相粒子尺寸越小且均匀,分散效果好;而Ni-9004及适当配比的复合胶增韧ABS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与ABS-8434相媲美。同时,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出不同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与商品胶种对比,以确定增韧用胶的分子结构参数。深入系统地研究了ABS树脂的冲击破坏行为与其形态结构、冲击断面形貌之间的关联规律,建立了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冲击破坏过程和断裂机理之间的关联规律。随橡胶含量、Ni-9004/Li-700A比的增大,材料断裂方式发生了“类脆性—半韧性—韧性—高强韧性”的转变过程;而断裂机理则由空穴化、基体剥离和岩石形貌转变为剪切屈服、抛物线和礼花形貌以及系联带的形成与撕裂。鉴于本体聚合反应不可控、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等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调介下DP275B引发Ni-9004接枝聚苯乙烯(PS)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接枝机理及其形态结构。当添加适量的TEMPO时,接枝聚合反应速率可控,聚合物分子量亦可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