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速率法测定88例肝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和术后1、3、7d的血清CHE。
结果:肝癌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并且不论术前术后二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Child A级组、Child B级组、Child C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别(P<0.05)。无肝硬化组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高于有肝硬化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的22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6例患者的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这进一步表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比Child分级能更准确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以作为Child分级的补充。
结论:肝癌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肝脏的损害程度相一致。血清胆碱酯酶具有受肝脏以外因素影响小,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半衰期短(11天)检测方便的优点,可以作为正确评价肝储备功能、判断手术耐受性的一种常规方法。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分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