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传播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与表达——基于定远县二龙回族乡回族婚礼仪式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由于生产方式和交通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各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流动性不大,同一民族基本聚居在一起,相近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信仰让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外族文化影响很少,得以很好地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受主流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一些少数民族具有独特性的传统文化开始渐渐消失,如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内陆地区与汉族长期杂居的安徽省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为研究地,以当地的婚礼仪式为切入点,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详尽地描述近30年来二龙回族乡婚礼仪式的流变,从当地回民对传统回族婚俗文化的传承,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婚礼仪式以及婚俗文化出现的变迁。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认为,仪式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共享,共享共同的信仰、文化和精神。从二龙回族乡的回族婚礼仪式的传承和变迁出发,分析在仪式中每一个有回族特色的符号所携带的信息,内含的信仰,从中试图得出当地的回民在仪式中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当今的仪式中运用了哪些符号来彰显自己的民族特性的、表达自己民族文化的。通过当地回民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来看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何,在传统回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仪式的作用是如何的,仪式的举行是否有增强当地回民的民族认同感,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的媒介传承路径。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关于选题的学术著作和文献,细化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定远县二龙回族乡婚姻习俗的文化背景;第三章介绍了回族的概况,从回族名称的来历开始,到回族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服饰文化等展开了阐述。随后介绍了田野调查地定远县二龙回族乡的概况,其内容包括二龙回族乡的地域和历史、二龙回族乡的人口和经济、二龙回族乡的民族特色;第四章描述发生流变之后的二龙回族乡的现代回族婚礼仪式,通过对现代婚礼仪式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看现代的二龙回民是如何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的,分析婚礼仪式发生流变的现实背景以及仪式在二龙乡回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在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论述了随着二龙乡回民外出求学、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自身的原因与外界的原因叠加起来导致二龙乡回民对信仰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同呈现下降趋势;第五章分析婚礼仪式传播的共同体构建和身份认同,婚礼仪式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基于相同的文化基础,它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共享信仰和文化,因此作为仪式的婚礼帮助共同体成员获得民族认同感,以及身份认同感;第六章主要是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仪式传播可以帮助构建身份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有积极作用的。并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媒介传承路径,论述了在仪式传播中引入大众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起到推动的作用。
其他文献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1951年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新闻生涯里,他策划和采写的新闻报道不仅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还得到了普通百姓的肯定和喜爱。范敬宜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WiFi覆盖范围和质量的拓展和完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价格下调,以及用户的个人时间越来越碎化和细化,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重
期刊
明清时期的晋商,行走商路五百年,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历史奇迹,成为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之巨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出:在100多年前,晋商就能做到汇通天下
期刊
本研究选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委主任项目科研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建25年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显著地提高了我国自然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为我国科研实力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基金的支持力度的日益增强,更凸显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