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是由植物病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病害在各个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逐年加重,但是目前并没有高效的防治手段。因此本研究筛选了拮抗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芽胞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促生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药剂进行了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张家口张北县马铃薯疮痂病试验田采集播种期及出苗后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法,从播种期土样中分离得到88株芽胞杆菌,出苗后土样中分离得到105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播种期土样得到16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的芽胞杆菌,其中M5、P2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均达30mm以上。出苗后土样共得到37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的芽胞杆菌,其中G6和G15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均达40mm以上。通过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6、G15和M5为短小芽胞杆菌,P2为耐盐短杆菌。
2.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四株生防芽胞杆菌G6、G15、M5和P2发酵液分别在播种期、出苗后和播种期+出苗后三个时期施用对马铃薯幼苗的促生作用。试验表明,不同的芽胞杆菌在不同时期施用对马铃薯根长、茎围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芽胞杆菌G6在播种期+出苗后施用,对根长、株高和茎围的增长率分别为66.91%、87.63%和75.22%。
3.对菌株G6的培养条件进行测定,获得了菌株G6的最适种子发酵液和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G6最适种子培养基为酵母膏5g,蛋白胨10g,NaCl10g,琼脂20g;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黄豆粉10.33g,玉米粉7.29g,蛋白胨10.71g KCl2.5g,KH2PO42.5g。
4.对32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筛选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肟菌酯、氟啶胺、宁南·喹啉铜、宁南·中生和宁南·春雷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寡雄腐霉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53mm;其次为肟菌酯、氟啶胺、宁南·喹啉铜,抑菌圈直径均在40mm以上。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宁南·中生和宁南·春雷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183.791μg/mL和323.969μg/mL;其次为寡雄腐霉,EC50为803.488μg/mL。
5.通过马铃薯疮痂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得到了2种防效在70%以上的药剂,分别为五氯硝基苯+氟啶胺(200+45g/亩)、寡雄腐霉拌种+沟施(38g/亩)。其中五氯硝基苯+氟啶胺(200+45g/亩)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最好,其防效达到80.74%。其次为寡雄腐霉拌种+喷施(38g/亩),防效达到了73.33%。使用生防芽胞杆菌剂处理的田间防效均在64%以上,其中防效最好的为菌株FM2-4和FM2-7拌种处理,其田间防效分别为72.06%和71.66%。
1.在张家口张北县马铃薯疮痂病试验田采集播种期及出苗后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法,从播种期土样中分离得到88株芽胞杆菌,出苗后土样中分离得到105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播种期土样得到16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的芽胞杆菌,其中M5、P2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均达30mm以上。出苗后土样共得到37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的芽胞杆菌,其中G6和G15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均达40mm以上。通过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6、G15和M5为短小芽胞杆菌,P2为耐盐短杆菌。
2.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四株生防芽胞杆菌G6、G15、M5和P2发酵液分别在播种期、出苗后和播种期+出苗后三个时期施用对马铃薯幼苗的促生作用。试验表明,不同的芽胞杆菌在不同时期施用对马铃薯根长、茎围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芽胞杆菌G6在播种期+出苗后施用,对根长、株高和茎围的增长率分别为66.91%、87.63%和75.22%。
3.对菌株G6的培养条件进行测定,获得了菌株G6的最适种子发酵液和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G6最适种子培养基为酵母膏5g,蛋白胨10g,NaCl10g,琼脂20g;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黄豆粉10.33g,玉米粉7.29g,蛋白胨10.71g KCl2.5g,KH2PO42.5g。
4.对32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筛选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肟菌酯、氟啶胺、宁南·喹啉铜、宁南·中生和宁南·春雷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寡雄腐霉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53mm;其次为肟菌酯、氟啶胺、宁南·喹啉铜,抑菌圈直径均在40mm以上。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宁南·中生和宁南·春雷对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183.791μg/mL和323.969μg/mL;其次为寡雄腐霉,EC50为803.488μg/mL。
5.通过马铃薯疮痂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得到了2种防效在70%以上的药剂,分别为五氯硝基苯+氟啶胺(200+45g/亩)、寡雄腐霉拌种+沟施(38g/亩)。其中五氯硝基苯+氟啶胺(200+45g/亩)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最好,其防效达到80.74%。其次为寡雄腐霉拌种+喷施(38g/亩),防效达到了73.33%。使用生防芽胞杆菌剂处理的田间防效均在64%以上,其中防效最好的为菌株FM2-4和FM2-7拌种处理,其田间防效分别为72.06%和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