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盆地南沱冰期海洋硫循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假说认为,Marinoan冰期冰盖可能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对之后的大气和海洋氧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真核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20 Ma之前长达10亿年的时间,真核生物从起源到在海洋浮游生物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停滞时间,而在“雪球地球”冰期见证了从细菌主导海洋初级生产力到真核生物主导的转变,这是地球历史上最深刻的生态变革之一。这一转变也对水体中硫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为后来的真核生物多样化和生物进化打下坚实基础。新元古代极端的全球冰期不仅没有阻碍生物的进化,反而成为真核生物进化的有力催化剂。然而,这一过渡时期的海洋氧化还原环境,以及与大气氧含量上升和真核生物如何度过“雪球地球”的极端环境条件,仍是学术界普遍关心但尚未得到清楚回答的科学问题。硫是表生环境中重要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碳、磷和氧的循环作用紧密耦合,也是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大的元素之一,在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探讨早期生命演化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沉积岩中的硫酸盐或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研究,可以间接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硫酸盐浓度,进而揭示大气和海洋的氧浓度变化和生物的演化。然而,同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冰期海洋环境的了解。贵州东部南沱组中发育的白云岩,根据钻孔岩芯反映的地层层序与华南地区南沱组的地层对比,结合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证明该白云岩为同冰期自生沉积,白云岩中含有数量不等的黄铁矿,为探讨这一时期南华盆地海洋硫循环提供了理想的材料。研究区位于南华盆地中北部,南沱冰期古地理上处于大陆斜坡位置。南沱组与上覆陡山沱组和下伏大塘坡组地层均呈整合接触,地层完整连续,以杂砾岩为主,夹砂岩和粉砂岩。根据钻孔岩芯中南沱组的岩石组合特征,研究区经历了四次冰川进退,这四次旋回可在南华盆地内进行对比。研究的南沱组白云岩产于南沱冰期初期的第一旋回中部,岩性为微晶至细晶白云岩,厚约5.64 m,与上、下粉砂质泥岩没有明显界线,呈逐渐过渡关系。白云岩中黄铁矿主要以他形和半自形充填于白云石晶体形成的孔隙之间,反映其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采集于贵州松桃一钻孔岩芯(ZK008)南沱组中同冰期白云岩进行了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桃子坪锰矿区钻孔ZK008岩芯中南沱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含量在(10.33~67.91)×10-6之间;Ce/Ce*值范围为0.72~1.12,平均值约为0.97;Fe含量在(1 470~37 200)×10-6之间,平均值约为9 902×10-6;Mn含量在(4 040~17 500)×10-6之间,平均值约10 476×10-6。白云岩中高的铁、锰含量以及Ce无异常,反映南华盆地南沱冰期海洋基本处于富铁缺氧的状态。通过与贵州松桃地区大路锰矿区钻孔ZK505和道坨锰矿区钻孔ZK201岩芯中南沱组白云岩的沉积特征和Ce异常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南华盆地南沱冰期近岸海水氧化程度较高,可能反映了冰川融水是同冰期氧气进入海洋的重要渠道,有氧的滨海区域可能为冰期真核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采用Delta V Advantage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为:δ18OV-PDB在-16.23‰~-5.73‰之间,δ13CV-PDB在-8.90‰~-6.22‰之间,与冰期前后碳同位素组成对比,δ13CV-PDB具显著低负值特征。综合碳、氧同位素的相关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南沱组同冰期白云岩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的沉积记录,白云岩中碳同位素低负值主要是甲烷厌氧氧化的结果。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雪球地球”期间有机碳具有较高的埋藏比例,为冰期大气中氧气的聚集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对南沱组白云岩中的黄铁矿的硫同位素进行了LA-MC-ICP-MS原位分析,提取了白云岩中的碳酸盐晶格硫酸盐(CAS)进行了硫同位素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被测样品的δ34SPy分析值均为正值,平均值为+28.88‰,中位值为+29.92‰;单个黄铁矿颗粒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极大,从0.46‰到76.48‰,变化幅度达到76.02‰;碳酸盐晶格硫酸盐(CAS)δ34SCAS值范围11.44‰~27.82‰,平均值为19.85‰,远低于黄铁矿样品的平均硫同位素组成。通过白云岩中黄铁矿的产出特征,结合黄铁矿硫同位素随剖面的分布变化情况,推断黄铁矿样品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是由上覆水体硫化物扩散进入孔隙水后形成,其硫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上覆水体硫同位素特点。通过南沱组白云岩样品中成对的δ34SCAS与δ34SPy关系,黄铁矿硫同位素沿剖面的变化趋势分析,白云岩样品δ34SV-CDT与δ13CV-PDB二者之间相关性分析,反映南沱冰期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可以用封闭系统下的瑞利分馏模型解释,反应南沱时期海水硫酸盐浓度极低,与白云岩中稀土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共同揭示的缺氧富铁环境条件一致。综合分析揭示的南沱冰期海洋的硫循环作用如下:气候温暖期,较强的冰下风化作用产生的硫酸盐通过充氧的冰下融水带入冰期海洋,导致滨岸带及附近水体表层呈氧化状态;扩散进入深部水体的硫酸盐经细菌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部分硫化氢与水体中铁结合形成黄铁矿,部分硫化氢进一步扩散进入下部沉积物孔隙中,与孔隙水中铁反应形成黄铁矿,由于硫酸盐浓度相对较高(可达1 m M),此时的CA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分馏值较大;气候寒冷期(“雪球地球”冰期),由于冰下风化作用极大减弱,冰川融水带入海洋的硫酸盐通量大大降低,海水中硫酸盐浓度降到约65盐浓,瑞利分馏效应导致硫酸盐几乎全部还原成硫化物,导致与冰期海水硫酸盐相同甚至超过同期海水硫同位素的黄铁矿形成。
其他文献
公园是城市中最优质的非盈利性绿色开放空间,是贯彻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与城市经济发展间存在相互支撑、彼此依赖的双向互动作用。科学研判公园与经济的互动作用关系,有利于全面揭示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状态,准确聚焦高品质城市建设路径,对实现城市“人-城-境-业”相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我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遵循“构建理论基础→厘清综合发展水平→研判耦合协调程度→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目前中国城市还普遍存在一些不适老的现象,如老年人生活环境差、缺乏多元化老年娱乐设施以及异地养老困难等,这使得为老年人提供宜居适老的环境变得十分重要。然而,不同的社区环境是有差异性的,老年人的属性和需求也不同。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我国的老年宜居环境规划研究缺乏对不同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差异性的研究,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缺少社区级别的评价指标体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 chemicals,EDCs),例如2,4-二溴苯酚(2,4-dibromophenol,2,4-DBP)、双酚A(bisphenol A,BPA)、4-氯苯酚(4-chlorophenol,4-CP)和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环境中最常检测到的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生产。2,4-DBP是用于合成木材防腐剂和阻燃剂的中间体,主
明清以来苏州便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大运河便利交通的促进下苏州与外界的商贸往来密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贾,商业建筑在很早就在阊门地区和玄妙观周边聚集,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思想入侵的影响,苏州城市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商业建筑也在近代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与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也促进新型商业建筑的形成,探究苏州商业建筑的这一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伴随现代化而出现的现
航空发动机作为一个高复杂度、高精密度的系统,使得对其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之国际上对航天器的安全性的愈发重视,使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成为时下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发生概率约占各种故障的80%以上,所以研究气路故障诊断成为重中之重。信息融合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成为了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包括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各种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的进步。将发动机视为一
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苏州最早在北宋景祐二年创办府学,以教天下学子。在近代之前陆续建立了各类书院与私塾,这些书院与私塾不属于官办教育机构。私人办学也是从私塾、书院开始。近代以来,风云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被资本主义的西式观念不断冲击。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民族复兴,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及教育思想来振兴中华的理念。期望从思想上对本土人民进行革新。洗涤旧有重农抑商的观念。于是近代开始出现了一批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国防空中力量和航空交通运输的物质基础。航空发动机由进气装置、压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与尾喷管等组成。压气机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转动部件之一,拥有传输功率和固定支撑叶片的功能。轮盘的工作条件极其苛刻,除受到很高的离心载荷作用外,还要受到气动力的作用。随着推重比的提高导致发动机的轮盘越来越轻、零件越来越薄,加大轮盘振动,所以必须考虑柔性轮盘的动态特性。因此
本文以贵州磨大村“贵州中石化聚烯烃项目”场地南侧4#顺层岩质高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锚索预应力的损失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在室内进行锚索预应力的加固模型试验探讨预应力的损失随着锚索自由段长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室内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以及对边坡的稳定性和预应力的损失分析得出泥质白云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贵州中石化聚烯烃项目”后期场地平整和基础建设中边坡防治支护措施的
渗流是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复杂结构中的渗流研究更是非常重要。本文旨在采用相场法来实现渗流过程中的界面追踪,实现复杂变截面结构中的渗流分析。相比其他界面追踪方法而言,相场法具有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无需手动设置毛细压力以及可以观测到液面微观拓扑结构的变化等优点,且使用相场法具体研究渗流分析的论文很少,因此,通过本文的分析,相场法是一种研究变截面中渗流问题的很好的工具。同时,对于突变截面处液
传统的燃油汽车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能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继签署表明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已形成。《中国制造2025》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W公司决定开发新能源汽车项目。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学术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少有注意到风险层面的。本文研究的W公司,处于军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