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对鹅绒委陵菜繁殖特征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殖是生物延续后代的基本过程,是植物种群更新、完成个体生活史的关键,植物可通过改变繁殖方式来应对生境变化而提高适应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放牧等因素引起草地退化,退化草地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数量增多提供基础,加速了草地退化,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是退化草地中的优势种之一,也是高原鼢鼠最喜食的植物。因此,认识放牧家畜(地上)和高原鼢鼠(地下)干扰对鹅绒委陵菜繁殖的影响机理对优化高寒草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4种不同放牧制度(连续放牧(CG)、生长季休牧(GSG)、传统放牧(TG)和禁牧(PG))和3种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高、中和低密度)扰动下的高寒草甸样地,以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下鹅绒委陵菜生长特征和繁殖特征的变化,探讨其与土壤及植被特征间的关系,获得结果如下:1)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显著影响了鹅绒委陵菜的微生境特征。土壤紧实度在放牧制度下大小表现为:连续放牧>传统放牧>生长季休牧>禁牧,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在连续放牧下比生长季休牧、传统放牧和禁牧下分别增加了41.66%、6%,30.56%、2%,13.89%、14%,生长季休牧下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最大,但全磷含量在传统放牧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依次为:连续放牧>生长季休牧>传统放牧>禁牧,说明连续放牧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较大;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土壤紧实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全氮(除0~10 cm)、有机质均增加,而全钾含量逐渐下降。2)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显著影响了鹅绒委陵菜的生长特性。鹅绒委陵菜返青期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在生长季休牧下最大,其盛期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及枯黄期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在禁牧下最大,且其返青期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在生长季休牧比禁牧、连续放牧和传统放牧分别增加了6.57%、67.89%,7.21%、14.70%和29.65%、36.08%,鹅绒委陵菜盛期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以及枯黄期根长在禁牧下最大,其返青期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盛期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生长季休牧下最大;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为高密度时,鹅绒委陵菜叶SPAD值、叶面积、叶周长和叶长及盛期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大,中密度增加了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盖度,说明中密度对其生物量和盖度影响最大,低密度时返青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枯黄期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影响最大,鹅绒委陵菜根长、根直径随生长时期变化而表现为减小的趋势。3)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影响了鹅绒委陵菜的繁殖方式。连续放牧下,鹅绒委陵菜单株花朵数、雌、雄蕊数均最大,且花朵数在连续放牧下比传统放牧、禁牧和生长季休牧分别多60.61%、61.61%、62.81%;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为高密度时,鹅绒委陵菜匍匐茎及间隔子长度和数目均最大,单株雌蕊数、雄蕊数最小,说明放牧扰动下鹅绒委陵菜选择有性繁殖方式对其种群繁衍最有利,而在高原鼢鼠扰动下其匍匐茎和间隔子数量增多,选择无性繁殖方式,对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有积极作用。4)相关性分析发现,放牧制度下的植被盖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对鹅绒委陵菜有性繁殖指标(花朵数、雌雄蕊数、花干重及花鲜重)有显著影响(P<0.05);高原鼢鼠的扰动下,土壤水分、容重、全氮含量和有机质显著影响了鹅绒委陵菜无性繁殖特征(间隔子数目、匍匐茎长度、间隔子长度)(P<0.05)。综上所述,放牧和高原鼢鼠扰动下的草地退化微生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鹅绒委陵菜的生长特性,鹅绒委陵菜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的转化和不同响应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研究对优化高寒草甸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是寄生在细胞内并能感染人和动物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的许多蛋白能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L7/L12蛋白是公认的T细胞免疫优势抗原,而且编码L7/L12蛋白的基因在各种间相对保守。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布鲁氏核糖体蛋白L7/L12用作疫苗来预防疾病,而对其致病机制研究尚少,本试验设计了编码L7/L12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引物,扩增L7/L12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和真核表达
为了分析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NGB基因的序列信息,以及NGB蛋白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表达定位特征,深入探讨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生理的功能发挥及其与极端自然环境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本实验利用TA克隆法,从健康双峰驼中成功获得NGB基因序列,通过DNAStar、Predict Protein等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了双峰驼NGB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理化性质、蛋白质高级结构等;同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SP法对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
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为参照,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组织微量元素的沉积、肠道物理屏障及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拓宽饲料锌源,为肉鸡合理利用载锌蒙脱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包括三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随机分
针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突出问题,探究更为节水高效的人工草地种植灌溉模式,是支撑当地草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研究于2019、2020两年在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前滩村试验基地进行。以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W、紫花苜蓿单播M和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H)和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水
为明确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一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三种方式,研究贮藏0 d、30 d、60 d、90 d、150 d、210 d、270d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合干草营养品质和
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知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理智主义者认为,能力之知可以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反理智主义者则认为,能力之知无法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然而,反理智主义者的核心论证即无穷倒退论证并不能有效地反驳理智主义。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表明,理智主义的观点在事实层面上得到了更好的辩护,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并没有种类上的区分。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能力之知最终能够被还原成一系列命题性
祁连山高寒草地资源是我国北方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退化较严重,导致其产量、质量下降。牧草植物的叶绿素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放牧家畜的生产能力,草地营养监测是草地资源调查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以实地考察为主的草地监测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草地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利用高光谱技术,实时掌握草地植物品质和草地退化状况等的方法,实现草地的遥感动态监测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ASD Fied
三江源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中国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高寒地区,牧草生长季短,夏秋季节饲草供应充足,冬春季节牧草匮乏,长期以往形成“春乏”问题,杂草对建植人工草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保护播种作为一种栽培管理措施,对提高多年生人工草地覆盖度,解决建植当年产草量低,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寒区冬春季节饲草不足及杂草影响人工草地建植的问题,以垂穗披碱草(Elymu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长期干扰(如放牧、乱开滥垦等),天然草地严重退化,大量毒杂草滋生蔓延,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作为天然草原典型的毒杂草之一,常被认为是草地退化的指示物种。本研究通过对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的花表型及其变异性、交配系统特征、传粉生态以及繁殖相关性状选择研究,探讨了该植物在高寒退化草地入侵扩散的繁殖生态学机理
高寒灌丛草地不仅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藏系家畜放牧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放牧是灌丛草地最主要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之一。以往长期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植被-枯落物-土壤系统影响研究较少,从而长时间尺度下放牧甘肃马鹿与藏系家畜对灌丛草地植被-枯落物-土壤系统影响的异同及其变化规律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牧民连续放牧33年的杯腺柳(Salix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