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杂交育种的前期工作是自交系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本试验主要是对百日草进行加倍处理和雄性不育形态学解剖学结构研究。2005年3月开始对百日草进行处理,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目的是获得多倍体,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浸种法,处理后的种子播于穴盘,移栽,死亡率高达100%。采用茎尖滴液法,致死率最高的组合是J17用0.1%秋水仙素处理60小时,达76.9%,变异率最高的组合是A2用0.05%秋水仙素处理60小时,达52.8%。2.J18、J17的变异植株的株高、株幅、花径、花梗长、节间长、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分枝数等形态学指标平均数低于对照,A2与之相反;三者共同的细胞学和形态变化是气孔变大,气孔密度减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增多,花粉粒变大,花粉生活力减弱,叶脉稀疏,叶质地粗糙,地径不同程度的增大;3.经流式细胞仪检测,J18获得的多倍体有四倍体、三倍体、五倍体;A2获得的多倍体有嵌合体、四倍体、十倍体;J17获得的多倍体为四倍体。百日草雄性不育植株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研究主要结果是:1.通过F1自交获得雄性不育株,对其进行回交、兄妹交和杂交,育性继续分离,后代与母本相比,矮化,株型紧凑。2.早期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形态上没有区别,在蕾期透色之后可育株有未展开的舌状花花瓣露出,不育没有舌状花。对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徒手压片,可育株可看到二分体、四分体、小孢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不育株却无法看到相应的过程。3.通过可育株与不育株的石蜡切片,观测到可育株雄蕊发育中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小孢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不育株的雄蕊发育无此过程,只有靠近柱头端的细胞液泡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