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研究是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基础,而其室温塑性变形能力差常常成为其应用的瓶颈,因此对于决定金属玻璃塑性变形能力——剪切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在单一应力,一次作用下对金属玻璃进行塑性变形,然后对产生的剪切带进行研究。而现实中材料常常会经受随机应力,多次作用,金属玻璃在这方面的塑性变形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通过行星式球磨机研究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行星式球磨机研究了金属玻璃条带在随机应力、多次作用下的塑性变形,为将来金属玻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研究是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对Zr64.13Cu15.75Ni10.12Al10金属玻璃条带进行塑性变形。XRD和TEM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样品始终保持非晶结构,内部除了形成剪切带以外,没有出现分相,剪切带处也没有出现纳米晶。通过DSC分析,发现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样品内自由体积不断增加,间接反映出样品内剪切带密度有所增加。通过SEM观察,短时间球磨样品表面剪切带分布不均匀,长时间球磨由于摩擦磨损对样品表面的破坏,使对剪切带的观测越来越困难。整个球磨过程中样品先主要被磨损变薄,接着剧烈变形,碎裂严重,最后碎裂的小片被球磨成直径大约为1μm类球形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可能由于金属玻璃条带在磨球的反复冲击作用下不断的弯折、回复,导致样品在不断拉伸和挤压作用下在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上形成了分层形貌。球磨作用下金属玻璃条带会在随机应力,多次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因此生成的剪切带形貌比较多样,可以在样品表面和内部的局部区域观察到间距小于100 nm的高密度剪切带,证明了通过对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制备纳米玻璃的可能性。在同一片上观察到具有多种加载方式所特有的剪切带形貌,在某些样品上观察到可能由于摩擦造成的特有的草丛状剪切带,在样品的边缘观察到可能由于反复弯折形成的层状剪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