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主题是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问题。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背景下,选择此研究主题的目的在于从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支出原则出发,按照WTO规则要求,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在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今后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应采取何种增长方式,从而为政府财政更有效地支持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因其天然的弱质性决定了政府财政必须予以一定的支持,这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但政府财政如何对农业进行支持,则要由一国经济、农业发展水平及具体国情来决定。本文正是在分析研究了中国目前整体经济、农业发展及财政体制后,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职能,就要从战略上转变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要由重投资数量、增长速度及微观管理的“粗放主导型”投资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为重投资质量、投资效益和间接调控的“集约主导型”投资增长方式。 全文共分七部分,为了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下面就各部分内容作一简要概括。 第一章:导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采用的分析方法,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二章: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基础理论。首先阐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职能、作用、必要性,对本文所研究的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作了内涵界定。之后,论述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相关理论,辨析了“粗放”与“集约”这对概念,提出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由“粗放主导型”增长方式向“集约主导型”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章: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三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变动特征进行考察,并参考WTO《农业协议》下日本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得出如下主要借鉴与启示:1、通过投资立法约束政府对农业投资行为;2、确保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总量持续稳定增加;3、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效益;4、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5、适应WTO《农业协议》要求,转变投资重心。 第四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就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力度减弱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财政对农业投资总量的减少,而是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在战略上一直沿袭着“粗放主导型”的增长方式,投资职能范围缺乏科学规范的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财政投资导向功能不强,投资效益不高, 因而造成资金浪费,演化出一种“高投资—一低效益—一更高投资需求”的恶性循环。 第五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选择—一集约主导型增长。本章分 析了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由“粗放主导型”向“集约主导型”转变的必 要性,即转变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是中国农业发展阶段、WTO《农业协议》 及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同时提出要实现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转 变,需从投资职能、投资结构、投资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 第六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在集约主导型增长方式下的目标、原则和重点。 本章就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采用集约主导型增长方式所涉及到的几个 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这些方面包括:1、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 直接目标:提供农业公共产品,为农业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②间接目标:①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支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②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③缩小农业和非农业的差距,减缓农业部门的人口向城市转移:④更 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投资的原则:公共 原则、财政资金导向原则、效益原则和透明原则等。3、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农业科教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4。 投资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包括:增强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导向功能,提高政 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界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财权和事权及培育农业综合财 源等。 第七章: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转变的保障措施。主要是从保障政府 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顺利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即完 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设立“国家农业保护基金”,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 评估和监督体系,优化农业投资的外部环境等。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1)论文以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理论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