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内外城市边缘小城镇建设的经验,结合天津市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天津市小城镇的界定、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和对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边缘小城镇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概念的混乱情况后,界定了天津市小城镇的范围,应该是以建制镇为主体,包括乡集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县城建制镇、街四种类型。 (2)总结了小城镇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途径,认为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应遵循小城镇按类型发展的理论和解决迫切性问题的思路。 (3)定性与定量评价了天津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指出天津市小城镇总体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水平,只有县城建制镇和街迈入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天津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探讨了天津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并在借鉴经济合作组织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式,分别研究了天津市小城镇的驱动力、状态和响应要素。在此基础上,以无暇街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5)根据以上评价与机制分析,提出了天津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应搞活驱动力(包括搞活乡镇企业、规范专业市场、调整户籍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还需要精简机构,加强政府职能、做好城镇体系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加强小城镇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