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我国致力于推广普惠金融,以可负担的成本满足社会大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普惠金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纳入党的决议,成为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方向,以期其发展能够缓解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长期积累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凸显。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若能实现普惠性、包容性发展,将金融服务覆盖所有经济主体,是否有利于金融资源流向偏远和穷困地区,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从而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分为六个章节,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首先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国内外与普惠金融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化问题相关的研究;其次进一步阐述了普惠金融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从普惠金融发展三大效应视角分析普惠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关系;再次从整体视角和区域差异视角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当下形成弱化趋势,然而不论是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还是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东、中和西部三大区域都表现出明显差异。接着结合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指数(IFI)指标体系,利用全国30个省(除去西藏)2005-2015年相关数据,从时空间两个维度测度和评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考察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检验普惠金融发展对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存在门槛效应,呈现先加强后弱化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并且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处在对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起反向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显著的瓶颈阶段;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三项建议和保障措施,以促进二元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
其他文献
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小、散、弱、乱"问题严重,亟待改革。基于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容易产生对其作公益和市场二元简单切割的改革构想,从而忽视改革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终点的选择、效果的观察、方案的调整均至关重要。septic shock组织灌注的监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随着部编教材在中小学的普及,部分兼职教师面临着不知从何解读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困境。教师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应从围绕"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这三重"镜"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