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历史经验,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根本途径,而且是化解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有效措施。对成都而言,由于地处西部内陆,成都城市化进程在相当长时期内明显落后于沿海城市和新兴工商业城市。在大致经历了快速提升、持续下降、稳步发展三个阶段之后,成都城市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西部城市化进程以年均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城市化也相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内需增长乏力等问题却日渐成为困扰当前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探讨成都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性,探寻以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发展路径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选取成都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际,沿着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思路来展开研究。全文除导言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回顾,主要分析了成都城市化进程及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二部分是对成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现状分析,主要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方面分别对成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试图找出消费支出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对消费支出水平的分析主要从收入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三个维度展开;对消费支出结构的分析主要是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其它商品及服务八项消费指标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分析成都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效应,具体包括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及作用效应的实证分析。其中,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主要从收入及预期、消费心理、消费环境及消费方式四方面着手;实证部分则构建了成都城市化率与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的简单线性模型。第四部分是在结合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1.把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联系起来,并分长期、短期讨论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效应;2.以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大小来重新评价成都城市化水平高低;3.通过东西部代表城市对比研究,重新审视了西部城市化与东部城市化的差异及其对各自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效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越大。但从短期看,由于成都和上海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其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成都因城市化水平较上海偏低、城市化尚待优化空间较大等原因,导致成都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短期内呈现负效应,而上海则是正效应。当然,受限于学养和数据资料,本文研究结论不可避免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成都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关系仍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