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非常高,造成巨大的损失。国内仍然主要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但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使疗效甚微,加大剂量应用的结果造成奶中药物残留严重,从而降低了奶制品的品质,并影响人体健康。不同奶牛场的主要致病原可能不尽相同。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本试验通过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方法,研究了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通过乳头药浴试验发现0.3%碘溶液药浴效果较好;通过药敏试验和临床对比治疗试验找出了经济、适用、安全、高效的乳房炎防治措施。
本试验在80个奶样中,有74份培养出细菌,细菌的检出率为92.5%。共分离到96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分别占43.8%和35.4%,为乳房炎主要的致病菌。
在10种抗菌药物中以新霉素、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敏感;庆大霉素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青、链霉素等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对乳房炎常见病原菌有耐药性。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对无乳链球菌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0.3%碘溶液药浴乳头与3%次氯酸钠组、0.5%洗必泰相比,120d时0.3%碘溶液组的细菌数下降显著(p<0.01)。三次药浴二次擦拭比两次药浴一次擦拭效果好,在120d时细菌数和细胞数与试验前比下降显著(p<0.01)。二次干奶对于治疗干奶期新发病例和乳房炎严重病例效果好,二次干奶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房炎发病率减少。
用青、链霉素,乳肿康,环丙沙星,新霉素治疗临床乳房炎的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2.4%、85.2%、87.6%和78.5%。乳肿康、环丙沙星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青、链霉素(p<0.05)。根据发病前15天的平均泌乳量,以及发病期间和治疗后15天的平均泌乳量,计算得到用乳肿康、环丙沙星和青霉素治疗期间的产奶损失比例分别为20.3%, 19.7%和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