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环境里,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更多的意义。道路自信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观点,增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有着重要意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以灌输为主的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挑战,不能满足思想丰富、思维独立的现代大学生的需要。社会调研活动让大学生亲临社会现场研究,寻找调研对象的真相、性质以及其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形式。社会调研活动具有的这些优点,是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手段的不二选择。论文以社会调研活动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道路自信以及大学生道路自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社会调研的一般作用,在探究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理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理论以及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调研活动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应坚持的原则。通过问卷调研法、访谈法以及分析比较法初步了解到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学生群体较其他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自信,并更一步分析出这种自信表现在在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更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景更自信,这种更自信的原因在于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影响和社会调研对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促进作用。最后从提高认识、选择形式、健全机制以及优化队伍四个维度探索社会调研活动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实现路径,希望能给大学生道路自信培育给予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