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活动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环境里,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更多的意义。道路自信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观点,增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有着重要意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以灌输为主的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挑战,不能满足思想丰富、思维独立的现代大学生的需要。社会调研活动让大学生亲临社会现场研究,寻找调研对象的真相、性质以及其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形式。社会调研活动具有的这些优点,是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手段的不二选择。论文以社会调研活动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道路自信以及大学生道路自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社会调研的一般作用,在探究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理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理论以及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调研活动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应坚持的原则。通过问卷调研法、访谈法以及分析比较法初步了解到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学生群体较其他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自信,并更一步分析出这种自信表现在在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更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景更自信,这种更自信的原因在于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影响和社会调研对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促进作用。最后从提高认识、选择形式、健全机制以及优化队伍四个维度探索社会调研活动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实现路径,希望能给大学生道路自信培育给予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犯罪与刑罚这一对现象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在与人类社会相关的问题中,“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始终被叙述着,无论是犯罪与刑罚的本质问题还是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如此反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高速发展而相应的道德建设不到位致使社会诚信意识淡薄,加上相应的制度保障的缺失,冒名处分他人股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冒名处分他人股权严重
现代社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现代国家通常被称为“税收国家”。为了保障国家税款的征收,税收优先权制度是法律所能采取的众多措施之一。这个制度反映的是两
苏联解体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之一,至今仍是一个“世纪之谜”。在拨开重重迷雾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苏联解体与苏共垮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说,苏联解体是苏共因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法学很重视对于实体刑法学的研究,但是对犯罪学一直比较忽视。而无论是在刑法研究领域还是在犯罪学研究领域,在探讨犯罪的原因和犯罪嫌疑人应该负担的刑事责任
当前,我国反腐败工作处于第三阶段--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相持、控制、治理阶段。腐败与反腐力量是此消彼长。要最终遏止腐败,采取综合治理,从制度、监督和教育等方面着手是唯一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