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抗侵蚀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xianye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SFRFAC)强度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当减水剂掺量为0.75%时,SFRFAC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钢纤维、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粉煤灰掺量对SFRFAC的抗压、抗折强度影响比较明显,钢纤维率对SFRFAC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抗折强度有明显影响,钢纤维率为1.2%粉煤灰掺量为30%时SFRFA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较高;SFRFAC劈裂抗拉强度随着钢纤维率的增加明显提高,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先升高后略有下降,钢纤维率为1.2%粉煤灰掺量为30%的SFRFAC劈裂抗拉强度较高。其次,对SFRFAC软化系数、侵蚀抗压、侵蚀抗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素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SFRFAC软化系数进行了对比,对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侵蚀30个循环后的抗压抗折强度进行了分析;软化系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FRFAC软化系数最大,说明耐水性最好;在浓度为100mg/L、1000mg/L、10000mg/L的硫酸钠溶液侵蚀30个循环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素混凝土立方体侵蚀抗压强度先降低12.6%而后升高了9.8%,侵蚀抗折强度分别升高了6.7%、1.5%;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侵蚀抗压强度先降低5.7%而后略升高了0.9%,侵蚀抗折强度先分别升高了11.2%、1.9%;粉煤灰混凝土立方体侵蚀抗压强度先降低1.7%而后略升高了0.5%,侵蚀抗折强度先降低4.5%而后升高了6.4%;SFRFAC立方体侵蚀抗压强度先降低5.6%后升高2.2%,侵蚀抗折强度先降低10.7%后升高6.6%,SFRFAC侵蚀后抗压抗折强度仍然最高。最后,对SFRFAC小梁抗侵蚀冻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侵蚀冻融与未侵蚀冻融以及不同侵蚀浓度和方式下SFRFAC抗侵蚀冻融的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为侵蚀冻融SFRFAC小梁抗折强度明显较高,比在不同浓度下侵蚀后冻融30个循环的SFRFAC小梁抗折强度分别高了7.1%、6.4%、12.0%;SFRFAC小梁先侵蚀后冻融抗折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先略有升高后降低,侵蚀冻融交互循环对SFRFAC小梁破坏比侵蚀循环、先侵蚀后冻融循环对SFRFAC小梁破坏要严重的,尤其在浓度为1000mg/L硫酸钠侵蚀溶液中表现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所含污染物质种类繁多,高COD和高NH3-N是其主要特征,且水质变化大,若不妥善处理,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微波催化氧化技术因其处理效果稳定、成本低、
路基的沉降可靠度在道路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软土路堤沉降可靠度问题,是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所在。土体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性质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大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施工方便、跨越能力强、适应能力强、造价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在100~300m跨径中广泛使用。但经过近30年的工程实践,连续梁(刚构)桥在使用中的各种问
再生混凝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材料,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人与环境相互和谐发展的理念。但是再生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其承
本课题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的各水厂水质达标为研究目标,开展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工艺及突发水质污染应急处理研究,通过粉末活性炭最佳炭种、最佳投加量、最佳吸附时间等试验
网纹红土由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组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其原状土与重塑土力学特性具有明显差异,但以往对此形成机理研究鲜有,故研究原状和重塑网纹红土的结构性特性,对深入
空间网架结构是一种较好的大跨度屋盖结构形式。它具有自重轻,空间刚度好,造型美观简单,便于工业化等特点,在国内外大型体育馆、飞机库、剧院,食堂等屋盖结构中应用广泛。随
在我国公路路网中,中、小跨径桥梁约占桥梁总数的90[%]以上,而它们中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的县乡公路上,桥梁是否安全畅通直接影响到这些道路的服务水平,因此
当前,全球地震多发,危害巨大,如何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震害资料显示,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建于可液化地基中的地
随着风电行业迅猛发展,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正朝着大型化、柔性化方向发展,由于风的脉动效应使结构发生振动,当这种振动超过风力机塔架承载极限后,就会造成风力机结构破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