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组织芯片方法筛选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蛋白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内白色病变而未被诊断为其他的具体疾病者,如扁平苔藓、白色水肿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世界上第六常见的癌症,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世界上每年因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死亡的病例有将近500,000例,并且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是由口腔癌前病变,尤其是口腔黏膜白斑受烟草等致癌物质反复刺激所致。然而,口腔黏膜白斑恶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因此寻找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分子标志物,对预防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次工作中,我们前期建立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细胞模型OSCC-BD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系及其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基因组,经过RNA水平的验证,并进一步在这两种细胞系及临床病理组织中进行验证,以寻找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分子标志物,为全面揭示口腔黏膜白斑恶变机制及早期治疗靶点提供新线索。方法:分别体外培养口腔黏膜白斑细胞及其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提取两种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rotein X和Protein Y在两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1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包埋临床组织,构建口腔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临床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Protein X和Protein Y在OSC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WB检测结果提示:Protein X在口腔黏膜白斑细胞诱导恶变的OSCC-BD细胞中高表达,在癌前的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细胞中不表达;Protein Y在OSCC-BD细胞中不表达,在癌前的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细胞中高表达。采用IHC在临床组织芯片中的检测结果提示:Protein X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rotein X在OSCC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35/180)和39%(71/180),Protein X在OS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rotein Y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rotein Y在OSCC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35/180)和33%(60/180),Protein Y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结论:Protein X可能积极参与了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过程,Protein Y对恶变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和早期治疗靶点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1]这一结果的公布曾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为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
目的:探讨耳后美容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可行性,介绍面神经解剖术的要点以及如何避免术后面部畸形。 方法: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病人44例,共45侧腺体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摘 要: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语言了解其与该语言有关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国分类号:G633.41  学语言即是学其国家的文化,教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我们英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
摘要: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保障每个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核心,面向全
摘要: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理解为辅,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表达。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字字珠玑,或春风拂面,如小桥流水。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了,就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即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勤学、好学。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研究课题。本人对培养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
【摘要】哥特式创作手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中晚期,哥特式创作手法出现之后为许多小说家所注目。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不仅运用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而且将其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分析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关键词】哥特式;创作手法;《雾都孤儿》;狄更斯  中国分类号:I106  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创
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感觉的训练和色彩知识在作品创作中的运用,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色彩作为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之一,在学生美术基础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有明确指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第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