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在航空结构中的使用,其主要目的就是减重,如何在减重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结构设计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飞机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鸟撞、冰撞、砂石撞击等问题,以及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叶片抗鸟撞和机匣包容性问题,都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抗冲击安全性提出了要求。编织复合材料克服了传统铺层复合材料受到冲击时易分层的缺点,并且具有便于一体成型的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抵抗外物冲击的结构材料。然而,编织复合材料复杂的几何特性,导致其力学变形和失效行为极其复杂,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和多尺度损伤特性,对材料的性能表征、仿真分析和结构设计造成了很大困难。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T700碳纤维/3266环氧树脂制备的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针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分析方法,以此研究编织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动态以及高速冲击载荷下的损伤和失效机理,形成可用于编织复合材料抗冲击设计的方法体系。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下:(1)进行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准静态性能测试,获取了材料面内基本力学性能。同时建立了能够反映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编织结构的细观有限元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合试验和细观有限元模拟研究,揭示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面内不同准静态加载条件下的变形和失效机理,并与铺层复合材料的失效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或压缩载荷作用下都会表现出复杂的失效模式,并且界面性能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及压缩力学响应都有明显影响。界面强度的提升有助于抑制材料自由边效应造成的边界损伤,但不能完全消除自由边效应对材料失效行为的影响。作为对比,铺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相近,但失效模式则完全不同。铺层板各层内相对独立的纤维或基体失效,以及大范围的层间分层主导了材料的破坏过程。(2)采用电磁驱动的单轴双向霍普金森杆测试系统,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单轴双向同步动态压缩加载,并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材料的失效破坏过程,分析了材料在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失效特征。结果表明,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轴向压缩强度以及横向压缩强度都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并且在轴向和横向动态压缩载荷下,材料的失效机制有明显的差别。其中,轴向压缩失效的直接原因是界面失效后导致的轴向纤维束屈曲和断裂,纤维断裂发生以后,材料会迅速失去承载能力;而横向压缩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纤维断裂,而是材料内部纤维束间界面失效的不断累积最终造成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剪切破坏。(3)开展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以及铺层复合材料平板的硬物冲击试验。试验中使用三维DIC技术获取了靶板变形历程,并通过高速摄像手段计算出子弹的飞行速度和撞击姿态角,对冲击后的靶板使用超声波C扫描和X射线CT检测,对比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和铺层复合材料的高速冲击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平板在承受硬物高速冲击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止裂特性,通过对冲击后的靶板进行无损检测后发现,迎弹面的撞击区域四周由于子弹的冲剪作用造成部分纤维断裂,以及纤维束内的基体开裂,冲击造成的裂纹分别沿靶板轴向和横向扩展;背弹面主要出现了纤维拉伸断裂、基体开裂以及树脂材料粉碎性失效,裂纹扩展方向沿轴向及偏轴纤维束方向;靶板整体并未出现明显变形,破坏区域集中在撞击区域周围。而铺层复合材料平板在冲击后发生明显的变形,背弹面有大量沿纤维方向扩展的基体裂纹,同时内部出现的大面积分层,纤维剪切破坏和层间分层是最主要的破坏模式。(4)针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行为分析,建立了多尺度数值仿真方法体系,包括微观力学模型、细观有限元模型和宏观亚单胞模型,提出了细观-宏观均匀化方法以精确获取宏观亚单胞模型的等效性能参数。通过模拟高速冲击试验并对比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使用模型进一步分析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高速冲击失效行为。研究发现:硬物子弹撞击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靶板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靶板初始变形/子弹速度迅速下降阶段、靶板最大变形/子弹侵入或转向阶段、以及子弹穿透靶板或回弹阶段。基于所发展的多尺度模型,分析并讨论了子弹偏转撞击的影响规律,发现同一撞击速度下,子弹偏转角越大时越容易穿透靶板,并且递增的偏转角对子弹撞击靶板过程的影响呈阶梯式变化;然而,当子弹偏转角小于2°时,冲击过程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新一代高通量生物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各类生物测序成本急剧下降,产生了海量生物测序数据。这为通过计算技术全面、准确地挖掘揭示相关生物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各类生命活动的完成往往涉及多个层次或多种类型相关生物分子元件之间的协同调控作用。传统基于单源生物数据对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挖掘与分析的方法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复杂生命系统进行全面理解和认识的现实需求。近年来,随着各类生物
为满足航空、航天和商业等特定场景应用对机器人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新的先进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机制的深入研究。与串联控制机制相比,基于并联机制的机械结构,具有更好的控制精度、运动速度和负载能力。三臂并联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条件下,稳定性好的特点。论文从提升三臂并联结构自由度入手,设计实现了新型的三自由度三臂并联机制结构和控制,并进一步完成了以该结构为基本单元的高机动性机器蠕虫设计和初步控制。这款蠕动机器人
漏波天线是一种行波天线,基于行波波导结构构成的漏波天线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以漏波天线的辐射机理为理论指导,利用介质基片集成波导(SIW)、介质镜像线(DIL)、以及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SSPPs-TL)三种波导结构的不同色散特性,结合均匀漏波天线和周期漏波天线独特的设计方法,提出并设计了基于三种行波波导结构的多款漏波天线。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以SIW为基础波导结构,通
学位
学位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21世纪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无论是从军事应用还是民用需求,都迫切需要高分辨目标测向技术来提升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以及水下资源的勘测能力。因此,水下目标高分辨测向方法的研究对于海防安全及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以水下系统对高分辨目标方位估计的需求为着眼点,以稀疏信号处理作为基本研究理论,利用不同信号形式和线
双基地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雷达利用一组发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信号,一组接收阵元采集目标回波信号。由于利用空间分集可以形成大的虚拟阵列孔径,能有效地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为了实现对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的定位,论文从空间谱估计、相关信号处理、发射信号设计和稀疏信号重构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基于子空间原理提高了线性预测算法对双
“一村一幼”是在精准扶贫中,由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结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的。从2015年10月开始,凉山州“一村一幼”政策执行已有5年之久,其基本实现了“保基本、全覆盖”的发展要求,缓解了凉山州贫困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填补了凉山州学前教育的“空白”。同时,“一村一幼”政策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奠定了彝族幼儿的语言基础,打破了语言交流障碍,促进了与义务教育的有效衔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WSN定位技术可以为室内、大型商超、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提供位置服务,然而在非合作定位技术中,可能会由于参考节点数目不足而导致定位失败。合作定位技术通过节点间的对等通信和测量,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提升定位的连续性和可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合作定位技术却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