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朴子外篇》作为魏晋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子书,其中承载了葛洪政治、社会、文学、学术等等方面的思想结晶,也生动地再现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为后世学者研究魏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范本,该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抹亮线。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段活跃期,此时儒家与道教的发展与交融以及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都是这个时代思想的主旋律。本文试图以魏晋时期的儒道及玄学思潮的发展状况为背景,从葛洪儒道相济的身世入手,解析葛洪《抱朴子外篇》思想建构的文化原因、文献依据、内容特色、逻辑修辞及其历史影响与地位,并结合葛洪的生平历程研究其由《抱朴子外篇》到《抱朴子内篇》由儒而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研究考论了葛洪的身世和《抱朴子外篇》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源流问题。第二章主要解析了《抱朴子外篇》思想建构的文化原因,包括儒家经学、道教文化和玄学思潮。第三章主要探究了《抱朴子外篇》思想建构的文献依据,包括其四书五经和子书的依据。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抱朴子外篇》的内容特色,研究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文艺美学思想及其思想宗旨和文化精神。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抱朴子外篇》思想建构的逻辑修辞和论证方式。第六章主要是分析了《抱朴子外篇》思想建构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并且联系《抱朴子内篇》与《抱朴子外篇》解读了葛洪的思想转变轨迹及其修道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