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日本长耳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和创伤失血性休克UTI复苏组(UTI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复苏组及UTI处理组记录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末(T3),复苏后0.5h(T4)、2h(T5)、4h(T6)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 的动态变化,并测定血浆TNF-α、SOD、MDA、Cr、BUN、KIM-1的水平,对照组仅做颈动脉、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未行放血及创伤,记录上叙各时间点的指标。复苏后4h放血处死动物,并观察肾脏形态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三组动物SBP、DBP、MAP、HR 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SBP、DBP、MAP、HR 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复苏组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 均未达到基础值水平(P<0.05或P<0.01);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SBP、DBP、MAP、 HR 与对照组比较数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2小时和4小时的SBP、DBP、MAP、HR 与UTI处理组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UTI 处理组创伤性休克后各相应时间点HR降低,未达到基础值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SBP、MAP、DBP数值减少均未达到基础值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创伤性休克后,血浆TNF -α 、KIM-1、丙二醛(MDA)、Cr、BUN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SOD低于休克前;生理盐水复苏组动物复苏后血浆TNF-α、丙二醛(MDA)及Cr、BUN 下降不明显 、KIM-1进行性增高,复苏后血压维持较为困难;UTI 处理组动物复苏后血浆TNF –α、MDA 、Cr、BUN 水平明显下降,KIM-1呈逐渐增高趋势,复苏后血压维持基本满意;对照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MDA 、KIM-1、Cr、BUN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结论: TNF -α 、SOD 及MDA 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UTI可降低血浆TNF –α水平,明显改善创伤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并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oxygen-derived free radidicals, OFR)的过度生成,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及其引起的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产生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