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文化的生态学理念分析——以西藏山南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根于雪域高原的藏传佛教,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体系,其中,基于“万物有灵”、“慈悲为怀”等藏传佛教中心教义而产生的各种宗教信仰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学理念,从藏族宗教信仰文化中总结与提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藏西南山南藏族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藏族的多神崇拜、禁忌观念、生死观念等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结合种群能量获取、种群生存环境保护、种群繁殖与调节等生态学原理,研究藏族宗教信仰文化中族群稳定繁衍和生存的生态学理念。研究结果显示: (1)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多神崇拜特点,与其族群生存过程中所必需的农耕与粮食、族群能量的补充、族群内外能量及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等,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们所崇拜的一种神或多种神控制和掌管着一种生态因子或一种方法手段,如太阳神、水神、土地神、山神、牛神、羊神、树神等等。 (2)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各种宗教禁忌观念,与其族群生存的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联系,包括对动植物等生物环境及山川水系等非生物环境的保护,如禁忌杀生、实行放生、素食、禁忌触动神花神树等对生物环境的保护;禁忌神山的挖掘、神水的污染等对非生物环境的保护。 (3)藏传佛教文化中独特的生死观念,最终体现在族群数量增加、生存适应能力增强等功利目标之上,如对增加族群受孕率、出生率、成活率,而降低死亡率等的重视体现亲代对子代的投入程度。 (4)藏传佛教文化中独特的送子出家观念,与族群数量调节有很大的联系。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获取能力是生物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尝试基于学生命题以编制判断题为抓手,就如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进行研究。学生命题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一种颇有成效的实践尝试。  关键词:学生命题;获取信息能力;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59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是生物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
工匠精神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对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和现代内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培育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文章结合设计与开发学生管理系统这一典型的项目,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融入“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任务驱动、实践贯通、工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的现状,对科研项目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