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斯·帕索斯的诗性世界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 1896—1970)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他揉小说中各人物的命运和社会历史于一体,以新鲜奇异的创作手法如“照相机镜头”、“新闻短片”、“人物小传”等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以其代表作《曼哈顿中转站》和“美国”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探讨帕索斯的小说主题、艺术手法,探讨他是否指出了都市人的出路。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曼哈顿中转站》和“美国”三部曲当中的都市生活、欲望、死亡三个主题。在这个部分,我们看到了帕索斯描绘了一个下沉的世界,当中的人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被欲望支配自己的行为。第二部分探讨了帕索斯宏观画卷式的书写、速写的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己时代记录所作的努力。在这些技巧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最后一章从帕索斯的政治立场和文化立场探讨他的写作立场。另一方面,最后一章还探讨了他笔下的人物和城市的生存困境。最后,基于前面对他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小说的写作立场和整体风格的探讨,得出作者对于革命和整个社会的未来越来越悲观的意识,这使得“美国”三部曲最后显示的是被打败的整个西方世界。帕索斯的小说在叙事技巧和象征意象上都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其政治视角和历史视角使得作品呈现全景式的画面感,而内外聚焦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含而不露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状况。丰富的象征意味,可以让我们看出他对当时美国整个社会状况的焦虑。他关心的不只是人的命运,更是历史的进程。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分析毕飞宇的“疼痛”书写。“疼痛”在毕飞宇的小说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而存在,它如肌理一般深深地交织成为其作的内容和脉络。毕飞宇以自己的敏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識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只有识字并掌握字的写法,学生方有可能进行阅读与写作,所以,第一学段的教学应以此为重。从课时比重上来讲,第一、二学期应分别占比29%、19%。一年级识字教学起着夯实基础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将来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语文学习的兴趣。可见,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的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一、识字课教学现状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