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授予激励对象部分公司股权,使其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激励机制。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实践及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在激励、筛选和留住人才等方面作用显著。但这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一是它直接影响股权激励方案的其他方面,二是不同的激励模式应该有其自身的适用性,这两方面的作用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最终效果。但目前国内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影响上,将视角放在不同模式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不同模式的定性比较、及激励对象特点、公司治理、股权性质等因素对激励模式的影响。虽有少量学者关注了成长性的影响,但仅是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对二者关系背后的作用机理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阐述,且受制于样本量及对成长性不同衡量指标的选取,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种制度环境广泛影响公司财务决策的公司成长性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考虑到我国股权激励的实际,重点探讨了成长性对公司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工具选择上的影响,具体而言:以我国A股2005-201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从公司基本财务特征出发,选取影响公司成长性的典型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公司成长性的主因子,并对选用的财务指标采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类,验证了因子分析主因子提取的有效性,进一步计算各样本公司主因子的得分,构建了衡量公司成长性综合得分函数,以此计算样本公司的成长性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样本公司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选择偏好的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其次文章分析并检验了融资结构对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其融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对融资结构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探讨从侧面检验了公司成长性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关系。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采用现金流划分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偏好,进一步验证了公司成长性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成长性在5%的水平下显著影响公司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模式间的选择,同等条件下,成长性高的公司倾向选择股票期权作为激励工具,而成长性得分低的公司偏好选择限制性股票;在融资结构上更多采用内部融资,且在外部融资中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的公司偏好限制性股票,而更多采用外部融资,且更多采用外部融资中的股权融资的公司偏好股票期权,而前者是较成熟的公司典型的融资结构,后者则是成长性公司融资结构的典型特征。文章同时发现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显著影响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本文落脚于上市公司两种主流激励模式的选择问题,重点分析了公司自身成长性对其选择偏好的影响,在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丰富了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同时可为我国上市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更好的利用股权激励这一管理工具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