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81—2013年的日蒸发量观测数据和降水量、风速等气象因子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时滞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湖南省年、季蒸发量进行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33年来,湖南省年蒸发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呈现出相似的增减趋势并决定了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湖南省蒸发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年、季节平均蒸发量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M-K突变分析表明,除夏季之外,春、秋、冬三季和年蒸发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且突变点出现在2000年的春季和1983年的秋季;年蒸发量整体上呈现较强的正持续性,四季中春季正持续性最强。(2)研究时段内,湖南省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较显著,且均表现较强的正持续性。年日照时数南北多,中部少。春、夏、秋、冬四季,秋季日照时数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并为较强的正持续性,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较显著,正持续性最强。在空间分布上,季节日照时数西北少、东南多,年、季平均气温均为南高北低。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年际变化不显著,且未来变化趋势将与现在一致。春、夏、秋、冬四季,冬季风速最大,没有突变点,此时,湖南大部分地区呈正持续性;四季相对湿度的变化均为下降趋势,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存在突变点,且相对湿度在夏季最大。在空间分布上,年、季平均风速为西部小东部大,而年、季相对湿度为西部大东部小。(3)湖南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上升趋势不显著,没有突变点;年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北部和南部基本呈现反持续性,中部大部分呈现正持续,并在时间序列中存在突变点。春、夏、秋、冬四季,春季和秋季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存在突变点,夏季和冬季则上升趋势不显著,年、季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均为正持续性;平均降水量在夏季最多,并呈上升趋势,正持续性最强,存在突变点。空间分布上,年均和春季气温日较差高值区域分别集中在湖南东南部和西北部,夏季高值向南转移,秋季整体上南高北低,在冬季,其高值范围缩小,位于湖南东南部;年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大致为北高南低,冬季降水量最少,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年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年日照时数的增加对年蒸发量的影响最显著。春、夏、秋、冬四季,春季日照时数与蒸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夏、秋、冬三季气温日较差均与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强。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时间性和区域性,其中气温日较差对湖南省年均、春季、秋季和冬季蒸发量的影响范围最广,且与蒸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平均气温对湖南省夏季蒸发量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