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迅速崛起,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曾经是我国本土企业和外商征战市场的共同优势,但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市场对产品、对企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制造业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对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近几年,我国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队伍严重短缺,增长极其缓慢,这直接造成了大量企业高技能生产工人短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影响我国目前技能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能人才激励关系不明确,表现在培养主体缺位,主体之间激励缺失或不到位。所以,明确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理顺主体间的激励关系,设计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是解决我国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激励主体,激励客体的分析,提出了激励关系理论;界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四个主体:政府、职业教育实体、企业、个人,从制度激励、环境激励、物质激励、文化激励等方面探讨了相应主体间的激励关系;建立了技能人才激励关系模型,并据此设计了技能人才激励关系各个主体间具有操作意义的激励措施,以期解决我国技能人才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