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荆江漫滩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河流漫滩系统土壤理化性状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地貌单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关系,为河流系统土壤相关生态过程认识及河流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中游下荆江为研究对象,对冲积型河段漫滩系统土壤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特征、差异性、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了水文地貌单元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果与结论。(1)水文地貌单元对土壤容重分布差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 cm、15~20cm土层;对各层土壤的三种孔隙度均影响不大;对0~5 cm、15~20 cm土层的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布差异产生影响;对各土层粉粒含量、砂粒含量、有效磷含量均具有较大影响;对0~15 cm间每一土层总碳含量均具有影响;对10~15cm土层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具有较大影响;对0~5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具有明显影响;对5~10 cm、10~15 cm土层全磷含量具有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分布差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 cm、5~10 cm土层;对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表现在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对每一土层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有效磷含量均具有较大影响;对总碳含量影响表现在5~10 cm土层;对有机碳含量影响表现在10~15cm土层;对各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都不具明显影响;对5~10 cm、10~15 cm土层全磷含量具有影响。两类因子共同作用时对每一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差异均存在影响;对0~15 cm间每一层总碳、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具有影响;对5~10 cm、10~15cm土层全磷含量具有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当仅考虑水文地貌单元或土地利用方式其中一类因子时,对研究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分布差异均具有一定影响;当两类因子共同作用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差异影响最大。(2)通过对三种芦苇地、三种意杨林地、耕地间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土壤容重总体上呈现出耕地>意杨林地>芦苇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表现出芦苇地>意杨林地>耕地;土壤各养分总体上均呈现出芦苇地>河漫滩意杨林地、堤岸意杨林地>故道意杨林地、耕地。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区芦苇地土壤理化性质最优,故道意杨林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较差。(3)7种组合模式下土壤样品的垂向分布表现为: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碳、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在垂向分布上均大体呈现出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分布特征;7种组合模式下样地土壤容重、p H值的垂向分布总体上均具有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在垂向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土层深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平面微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中,对于极限环、同(异)宿轨线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本论文运用摄动-增量法对几种平面微分系统做定量分析,并得到几种不同系统的同宿轨线和极限环的近似解析解.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极限环、同(异)宿轨线、傅里叶级数以及谐波平衡法的基本概念.第三章
目的:探讨小檗碱缓解棕榈酸诱导神经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HT22细胞建立体外2型糖尿病模型,设置Ctrl组、棕榈酸(PA)处理组、小檗碱(BBR)治疗组。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受损程度;使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形态变化,通过检测不同组中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以及ROS含量来检测线粒体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
学位
目的:检测S100A9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8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数据。采用RT-q 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9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采用RT-q PCR法检测的病例进行S100A9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2.自GEO数据库收集整理具备S1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