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海绵状脑病(BSE),俗称疯牛病,是一种典型的获得性朊病毒病。近年研究证明,牛朊蛋白基因(PRNP)启动子区的23-bp插入/缺失、12-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与牛海绵状脑病易感性密切相关,23-bp缺失、12-bp缺失基因型的牛要比23-bp插入、12-bp插入基因型的牛明显具有较高的疯牛病易感性。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因此,本项目旨在从遗传水平上研究分析PRNP基因23-bp插入/缺失、12-bp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在内蒙古主要牛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该研究的完成将为我区今后的疯牛病预防和抗疯牛病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通过PCR扩增、电泳分析、DNA测序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海福特牛、西门塔尔牛、黑安格斯牛和蒙古牛四个主要牛品种的两个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蒙古牛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缺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比其它三种牛的都低,而插入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却都比其他三种牛高。蒙古牛的的主要单倍型为23-bp插入/12-bp插入,而23-bp缺失/12-bp缺失却是海福特牛、西门塔尔牛、黑安格斯牛中的主要单倍型。说明,由于蒙古牛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缺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都比其他三个牛品种低,因此,蒙古牛可能比其他三个牛品种具有更高的疯牛病抗性,该品种将可能对本地区未来的抗疯牛病品种选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