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法分离稀土和锌的工艺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企业采用N235实现Zn2+和RE3+分离,发现还原萃取的反萃余液中溶解的微量萃取剂P507在N235有机相中富集浓度逐渐增大,N235有机相中未皂化的P507会同时萃取Zn2+和RE3+,使Zn2+和RE3+分离的效果降低,得不到纯净的氯化稀土和氯化锌溶液;萃余液氯化稀土分离提纯氧化钐时,氯化稀土中少量的锌会在SmCl3溶液中富集,影响氧化钐的产品质量;而ZnCl2溶液制备碱式碳酸锌时,也会影响其纯度,同时造成稀土的浪费。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用沉淀法分离稀土和锌,分别以钐铕萃取分离的萃余液和还原萃取提铕反萃余液作为起始原料液,在其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H4Cl,在不同条件下,分别用碳酸氢铵、草酸作为稀土的沉淀剂,分别得到碳酸稀土、草酸稀土沉淀,而锌以配合离子形式存在母液中,实现了稀土与锌的分离。  在钐铕萃取分离萃余液SmCl3和ZnCl2的分离过程中,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中SmCl3浓度0.45-0.75 mol/L、ZnCl2浓度不超过0.3686 mol/L、NH4Cl浓度3 mol/L,反应温度为60℃,沉淀终点pH为6.0,料液中Sm3+完全沉淀为碳酸钐,Sm2O3产品中ZnO含量小于0.005%,而锌以ZnCl42-和Zn(NH3)42+等配合离子存在于母液中,实现了Sm3+和Zn2+分离。采用草酸作为沉淀剂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中 SmCl3浓度0.6-0.75 mol/L、ZnCl2浓度低于0.184 mol/L、NH4Cl浓度4 mol/L,反应温度80℃,用碳酸氢铵回调终点pH为6,料液中Sm3+完全沉淀为草酸钐,Sm2O3产品中ZnO含量小于0.003%,而锌以ZnCl42-和Zn(NH3)42+等配合离子存在于母液中,有效实现了Sm3+和Zn2+分离。  在还原萃取反萃余液RECl3和ZnCl2中加入NH4Cl,用固体碳酸氢铵沉淀法实现RE3+和Zn2+分离。结果表明:当料液中NH4Cl浓度4mol/L、RECl3浓度0.285-0.342 mol/L、ZnCl2浓度低于0.615 mol/L,反应温度50℃,沉淀终点pH为6.5,得到的碳酸稀土中ZnO含量小于0.005%,碳酸稀土作为再分离单一稀土的原料。  沉淀母液用盐酸调配后作为原料,用N235作为提取ZnCl42-的萃取剂,经过分离,得到ZnCl2和NH4Cl溶液,ZnCl2溶液用碳酸氢铵沉淀制备出氧化稀土含量小于0.001%,形貌类似球型的碱式碳酸锌Zn4CO3(OH)6·H2O,NH4Cl溶液用于稀释料液,实现了NH4Cl溶液的循环利用。
其他文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事关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利益,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还事关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期刊
氧化锌是一种多功能的半导体晶体材料,其中特殊形貌的四针氧化锌晶须(T-ZnOw)具有密度低、长径比大、易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等特点,可以满足电磁波吸收体、复合材料增强体、减振
MOOC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结果,MOOC模式的出现为传统教学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当前如何
期刊
作为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最大缺点就是剩余污泥产量大。基于此,20世纪90年代在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提出了对剩余污泥处置的新概念——污泥减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充知识、意志磨炼、思想锤炼等宽泛的育人功能.但就高校勤工助学现状而言,大多流于制度形式,没有结合学生专业发挥相对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了重中之重,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唯一途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考验,但继续教育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