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芹乡土小说论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四川文学的研究中,周克芹乡土小说的文学史地位不容忽视。周克芹扎根乡土,书写乡土,从1960年发表第一篇乡土小说《秀云与支书》到1990年的《笔筒的故事》,在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致力于书写当代乡土社会在时代变迁中的变革与发展。其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分别获得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周克芹是继李劼人、沙汀、艾芜后继承四川乡土小说创作传统的重要作家,是四川当代乡土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本文将从周克芹乡土小说创作的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论述:第一,周克芹的生平与乡土小说创作阶段。周克芹的生活经历与乡土体验是其创作的源泉。他在创作实践中从尝试探索到成熟突破,其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创作阶段。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周克芹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乡土文学传统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第二,周克芹乡土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与方法。周克芹坚持“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从生活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展示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在苦难的节制书写、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意境的诗情书写中展示现实主义的理想性。农村改革书写中的时代变迁是其现实主义的典型书写。第三,周克芹乡土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以作品中的地方色彩、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艺术为切入点,川中地域的自然风光、方言俚语是其乡土书写的地方性表达。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农村女性形象、老农民形象和农村新人形象是其文学精神的重要寄托。周克芹的叙事艺术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其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干预叙述者和结尾艺术是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第四,对周克芹乡土小说创作的审美反思。对周克芹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总体评价与反思。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院采用电针配合医用臭氧介入术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现报道如下。
玉米秸秆生物质是地球上含量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玉米秸秆利用率不高,仍有大量秸秆浪费甚至成为污染,因此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复杂结构难被降解,成为制约玉米秸秆生物质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以实验室前期通过原生质体复合诱变技术获得的可在纯玉米秸秆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红侧耳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为研究对象,筛选在
为了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5年7月22日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要求所有已申报并在总局待审的药品注
学位
背景与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液体复苏治疗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鉴于PICU患儿病情的复杂性,过量复苏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容量超负荷(Fluid overload,FO)。近年来,FO被证实与AKI发生密切相关,对死亡有重要预测价值。呋塞米是用于缓解循环负
现有膜系设计软件在评价函数以及设计目标值的设置上略有缺憾,传统的优化算法本质上仍为局部寻优方法,全局寻优能力有所不足,对于设计有限膜层数、要求复杂的膜系较为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