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如何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进而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课题。面对建设网络强国、维护我国网络主权和安全的战略需求,面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严峻态势和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对人民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网上精神家园的美好向往,迫切需要我们党自觉加强当代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让党的主张成为网上最强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网络正能量。本研究遵循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原则,紧扣“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一研究主题,沿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进路展开研究。依次回答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价值、内涵本质、研究资源、实践进程、生成逻辑以及提升路径等问题,以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两个方面相互结合、互为支撑的认识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导论部分,对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概述,并对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第一章集中论述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价值。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做好“极端重要”工作的重中之重,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赢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之举。探讨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战略高地,有利于提高网络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有利于实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第二章着重对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科学内涵展开分析。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中国共产党创新、传播、引导、调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利、权力和能力。它由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创造权、表达权、设置权、传播权以及评价权这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具有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建构性与解构性的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等方面的特征。第三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历代领导人以及一些西方学者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本文整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中共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尤其是对习近平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进行了重点分析,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指南。回溯了西方学者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福柯的权力话语思想以及约瑟夫·耐的软实力理论,以期寻找可供研究借鉴的思想资源。第四章深入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程。本文以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为时间节点,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初建时期(1994—2002)、发展时期(2002—2012)、提升时期(2012—现在),从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特点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特点是自觉性、主导性、批判性、创新性、开放性、时代性;基本经验是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坚持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坚持以话语创新为方向、坚持以思想交锋为重点、坚持以环境优化为基础、坚持以媒体融合为保障。第五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进行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既要究其根本,弄清楚它是何物的问题;又要探其本源,回答它由何来的问题。为此,就要探源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准确把握其生成根源、生成过程和生成规律,这对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质、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理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根源主要有实践根源、认识根源、价值根源和技术根源;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历经准备、确立和完善这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遵循融合发展规律、引领认同规律、博弈竞生规律以及同步递进规律等客观规律。第六章提炼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效提升的现实路径。在网络信息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是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升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对党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把握,使它们同向而行、协同发力,主要从完善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体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等方面加以推进。